價值500,000萬元的新娘芭比,這10,000只限量出售的洋娃娃身著銀色的無帶裙子,上面“裝飾著閃閃發光的假鑽石”,還帶著假鑽石做的耳飾,鑲著銀鑽的冠狀頭飾上面還帶著層層疊疊的面紗。。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部分白色夢幻(12)
曼特爾的公主版新娘芭比,在1999年開始投放市場,這一版芭比包含了對新娘進行改革的期望。當處於“公主”模式中時,這個玩偶穿了一件藍色的天鵝絨緊身胸衣。在“新娘”模式中,這件胸衣被脫下露出了一件全部白色的發光的長裙。她還攜帶著一面塑膠做的銀色“鏡子”,當舉到某個角度時,可以從中看到她自己的影子;當傾斜下來,這面鏡子就會對映出肯王子(Prince Ken)的身影,肯王子是她的新郎,當然,是被單獨出售的。 在2000年10月,曼特爾公司以公主新娘芭比為基礎發行了一張名為《作為公主新娘的芭比》(Barbie as Princess Bride)的唱片。根據曼特爾公司的行銷策略,這張唱片是想“讓四歲以上的女孩幫助公主新娘芭比發現真愛,然後舉行童話般美好的婚禮”。在這個遊戲中,女孩們努力地去探測公主新娘芭比的那個“被施了魔法的”世界,同時還透過把婚禮請柬分類、調製“神奇的”婚禮蛋糕、設計“完美”的婚禮服裝、管理管絃樂隊和幫助肯王子把他的船行駛回他的王國等種種行為“把神話帶到生活中來”。 迪斯尼在孩子的遊戲中給小女孩們描繪出的婚禮藍圖,其實與戴比爾斯採取的一些很巧妙的市場推廣措施有異曲同工之處。戴比爾斯努力做的就是讓一塊本來很普通的寶石變成永恆愛情的象徵物。在為“紀念品珠寶”所做的廣告中,戴比爾斯輕輕叩擊小女孩們尚在沉睡的心靈,讓她們對擁有一個結婚戒指充滿嚮往,甚至把這當作一個“夢想”藏在心裡。正像那些被婚禮產業作為基礎的許多論斷一樣,這也是一個神話。擁有一個鑽石結婚戒指的“夢想”並不屬於一個小女孩,而是被一個名叫哈里·奧本海默(Harry Oppenheimer)的南非中年商人念念於心的。他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夢想,不是因為愛,而是處於對利潤的熱愛。 奧本海默是恩斯特·奧本海默爵士(Sir Ernest Oppenheimer)的兒子,是南非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商人。他在1929年取得了戴比爾斯礦產公司控制權。戴比爾斯公司1871年由賽西爾·羅得斯爵士(Sir Cecil Rhodes)創立,主要用來調節南非在19世紀60年代開採出的大量鑽石,這些鑽石佔到了世界鑽石總供應量的90%。這一發現很快就降低了鑽石的價值,當鑽石很稀缺的時候,就會因為古老而珍貴。大量地挖出鑽石讓它們比在工業應用中體現出最高價值的被高壓過的碳珍貴不了多少。 投資南非礦產的英國金融家不想眼看著他們的錢打了水漂,所以他們創立了戴比爾斯公司去控制這些鑽石的供應和價格。當其他的日用品,比如黃金、小麥和豬肉在價格上自由地大幅度波動的時候,戴比爾斯所制定的嚴格控制鑽石供應的政策,保證了鑽石的價格保持穩定。如果鑽石的需求下降了,戴比爾斯就購進。它也會開發新礦,逼走競爭者,消除過多的供應。 製造不出來大量的消費需求,只是有供應能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戴比爾斯的管理者認為,製造出這種需求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北美地區創造出一個鑽石結婚戒指的市場。出於這種考慮,哈里·奧本海默在1938年從約翰內斯堡去紐約和傑拉爾德·勞克(Gerald Lauck)會面,勞克是當時很有影響力的藝雅廣告公司(N�W�Ayre)的總經理。藝雅給出的創意是將鑽石在北美地區定義為“求愛和婚姻生活中都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這一創意的目的在於慢慢地灌輸一種觀念:鑽石所能包含的感情價值遠遠超過它們的市場價值。另外,購買鑽石被看成是一生的決定,也就是說,一旦買了,沒有人會將其轉售。 藝雅最開始的主意是把鑽石和電影明星聯絡在一起,這一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它還建立起了一個鑽石資訊中心,作為戴比爾斯的一個銷售部門,它的作用在於當有人想購買鑽石的時候告訴他們去買什麼樣的。這個中心變成了“潮流”工業的官方來源,因為它總是能夠準確地預言鑽石的流行趨勢,在200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全美有84%的新娘在訂婚的時候都有一枚鑽石戒指。1948年,藝雅公司的廣告文撰寫人弗朗西絲·格瑞蒂(Frances Gerety),一個終身未嫁的女人,想出了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A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