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看似離音樂的主題較遠,但恰恰是這部分,使DJ的形象與“自動打碟機”區分開來,亦使DJ張與DJ王區別開來。——標準化的資料,人人都有,且無發揮的空間;唯有各自的思想和生活卻有涇渭之別,不可能相同,因而擁有較大的自我空間。這些個人評論、私家立場和自我寫作,純屬“自選動作”,亦可稱為“個性化解說”。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標準化解說和個性化解說之間的比例該如何掌控? 目前尚無定論,只能如同手工匠人,完全憑DJ各自的感覺了。 一般而言,在第一次介紹某首作品時,標準化解說的成分大一些,在聽眾對此作品已經比較熟悉的時候,可適當運用個性化解說;在一些互動式欄目中,如回答聽眾提問時,個性化解說的篇幅可適當增加。 不過,在標準化解說和個性化解說的調和方面,應把握一個原則:適可而止。因為再以DJ個性為主打的節目都始終是大眾傳媒的傳播內容,一旦進入社會,DJ個人化的因素都理應退居其次,“為聽眾服務”,“為音樂服務”,當是音樂廣播的第一要義。&nbsp&nbsp&nbsp&nbsp

典型案例(1)

2003年6月25日,江蘇音樂臺《樂人谷》節目收到了南京大學署名“ECHO”的一位聽眾的來信: 李強: 展信悅! 剛考完六級,做得很鬱悶,於是給你寫信。其實不該這麼說的,因為考試鬱悶所以寫信給你,實在是沒有道理,只能說明滿試卷陌生的單詞弄得我思維混亂了。 昨晚聽節目,你念的那個帖子《有沒有一首歌讓你想起李強?》,我的答案是《未央歌》。記憶中第一次聽節目,是你讀鹿橋的一篇文章《身為人子》。提到鹿橋,想起的自是《未央歌》。 有時候我想,如果那次你是在介紹音樂,自己一定不會喜歡。我會覺得這樣一個硬硬的聲音如何做個音樂DJ呵!偏偏是讀文字,聽起來真的很特別。然後才是聽到你選的歌,覺著好,於是一直聽了下來。 節目中你還放了《那些花兒》,范瑋琪的版本。唱得很用心,編曲很清新,真是首不錯的歌,我是說,如果朴樹沒唱過的話。有些歌可以聽可以喜歡可以記住,但一定不能翻唱,它擁有的不只旋律、思緒,還有情懷,有關歌的一切。再用功的歌唱如何敵得過那滿滿的回憶呵,所以只能說範範很有勇氣了。 這些天無疑變成了告別的年代,我也要道別。再過近1個月,就要與人生的第二個10年告別。倒是有很多可能改變人生的轉折,決定都是自己選的,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重來一次也許一切都不一樣。可是20歲之前總該有些率性而為的舉動,即使後悔,那也是將來的事。所以也罷,要思索要深刻要計劃,等過了20歲生日吧。 昨晚很悶熱。捧著本你喜歡的《書城》坐床上,看到的文章好幾篇關於非典,甚至還有瘟疫的古典記憶。老鼠、病毒等詞跳將出來,加之檯燈的溫度,讓我感到渾身發癢,終於還是逃離了小床,跑下來吹電風扇。我們都習慣了在別人的故事裡流淌自己的眼淚,突然發現故事竟在身邊,倒有些不知所措。看書看碟,打球打牌,還真是沒有人想起來找一個圓桌,講一個故事,來一個南京十日談。SARS讓我們的想像力都變的弱了。 聽《十年》,不為歌手,不為旋律,只因這歌名。20歲,兩個10年,還是聽廣播的第10個年頭。時間呵,直叫人心疼得無言。如果可以,節目中放一下這首歌吧,因為懶得去買陳奕迅的專輯。 明天還是下雨,不能出去拍照。我可憐的攝影作業啊!不過也樂得在寢室看書聽音樂,高新線每每擠得我要虛脫。 就這樣吧,想吃飯了。 祝李強夏安,靜好。 ECHO 21日於試後 2003年6月21日,《樂人谷》節目的原始播出記錄如下: (1)鄭鈞《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2)范瑋琪《那些花兒》 (3)伍思凱《茉莉花日子》 (4)南方二重唱《相知相守》 (5)李克勤《一生不變》 2003年6月28日,《樂人谷》節目的原始播出記錄如下: (1)合唱《青春同路人》 (2)黃舒駿《未央歌》 (3)陳奕迅《十年》 (4)巫啟賢《春夏秋冬》 (5)合唱《風華絕代》 對照聽眾來信和兩份節目的原始播出歌單,可以發現:2003年6月21日的《樂人谷》播出後,“ECHO”便提筆寫信給DJ,談到了當天節目裡播出的范瑋琪版本的《那些花兒》;回應了另一位聽眾的徵答《有沒有一首歌能讓你想起李強?》,因為再早之前DJ曾在節目裡推薦過鹿橋的小說《身為人子》,引發了“ECHO”對黃舒駿的《未央歌》產生的好感;提及DJ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