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4 / 4)

小說:散花 作者:不是就是

中。他失聲叫道:“這不和上海吳友如的《點石齋報》一模一樣嗎?”

於是我說:“那時,上海與天津一南一北,同為東西文化相撞前沿的城市。社會形態差不多。從桌球(乒乓球)、玻璃*(*)到小洋樓,凡上海有的,天津也有。”

這一來,他對天津的報也生了興趣,死磨硬賴從我手裡“搶”走幾本《華北電影報》,還順手3走一冊印著不少周璇和藍蘋(青)照片的迷你型的小刊《玲瓏》。

由清末到民初,中國的社會*,政治軟弱,外侮日切,一些有責任感的文化人便站出來,或興辦教育,或立壇宣講,或創辦報刊,主張剷除社會陋習與種種痼疾,開啟民智,振興中華。在這樣的背景下,就不難看出《醒俗報》中“醒俗”二字的立意了,那便是要把民眾從習慣而不自覺的種種陋習中喚醒,承擔起共同興國的重任。

《醒俗報》和上海的《點石齋報》一樣,都創辦於光緒年間,也同樣使用單面有光的粉紙和當時先進的石印技術,方形開本,每本十張摺疊頁,每頁兩面印刷,凡二十圖,十天一期。刊物一開始就有鮮明特色。它面向大眾,內容全是圖新聞,大至時政要事,小到市井資訊;識字者看字,不識字者看圖,很像大本的“小人書”,物美而價廉,一時頗愛歡。故而很快就改為五天一期,一月六期。

報的主辦者是幾位新學的倡辦者。社址設在西北城角自來水公司旁一座小樓內,後遷到城內廣東會館附近的平房裡,條件簡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