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散花 作者:不是就是

落早已從地圖上被抹去。這樣一種狀況的古村落,在即刻推動的新農村建設中,會出現怎樣的局面?特別是對於一些尚未確立現代文化遺產觀和科學發展觀的古村落決策者來說,會不會重演城市改造中的文化悲劇?一些建設部門不是已急不可耐為農民設計什麼“北方型”和“南方型”的住房了?

古村落保護的另一個難點是怎樣使生活其中的百姓,逐漸享受到現代生活的舒適與方便?在歐洲,這些事是老百姓自己的事,而一般百姓都有文化保護意識,政府沒有太大壓力。而在我國,農村的建設和文化保護首先是政府的事。一方面要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一方面要保護老房子,這就使得事情內在的衝突與難度全集中到決策者的身上。政府又不能迴避,壓力自然就大了。

文化遺產日的意義(7)

那麼古村落應該怎樣保護呢?

這幾年在各處考察中看到一些地方在古村落保護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與嘗試。大致可分為下邊幾種方式:

1.分割槽式。如麗的束河。採取分割槽方式,如同羅馬古城在老區之外另闢新區。老區味,新區為新建的現代化社群。

2.民居博物館式。如晉中的王家大院、常家莊園。將有重要價值的古民居集中起來保護。

3.生態式。如西塘和同裡。把現代的聲光化電的管網埋在地下,村落格局與民眾生活保持生態。西塘的口號是“活著的千年古鎮”。

4.景觀式。如婺源。注重景觀的歷史個性。邀請建築師設計幾種房型,外觀是此地傳統的白牆黑瓦的徽派風格,內部的衛生間和廚房符合現代生活的功能需求。村民蓋新房必須從這些房型中選擇,不能隨意亂蓋,以保持歷史文脈。

5.景點式。如烏鎮。基本上是按照旅遊需要來維修和改造的。

上述這些方式各有特點,都有可取之處,也都有成功的地方。鑑於我國村落繽紛多樣,則應是一個村莊一個辦法,不能一刀切,按照一種方式必然削足適履。然而上述的各種方式給古村落保護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路,值得借鑑。

應該說明的是,現階段這些古村落的保護,多數與旅遊相關。故此,比較注重外觀、景點、路線,比較偏重於物質遺產。前幾天在韓國,我對一位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的委員說:“將文化遺產簡單地劃分為物質和非物質有不合理的一面,會帶來新問題。比如古村落,都是非物質和物質文化遺產的總合,相互依存,不能切割開來。但是,現在中國的西遞和宏村是按照物質文化遺產申遺的。如果只保護物質這部分,裡邊的非物質的成分漸漸沒了,西遞和宏村就會失去生命與靈魂,冷冰冰地變成了木乃伊。”她表示同意我的看法,並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研究這類問題。

對於古村落保護我的意見是:

1.對農村文化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以瞭解和把握全域性。將具有文化特色和遺存的村落,進行分類,針對性地制定切實的保護方案,列入新農村建設的各級規劃,使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農村濟同步和諧調地進行,避免片面的開發帶來人為的衝突和損失。

2.國家應設定中國古村落名錄,確定保護目標和辦法。古村落保護是一種綜合性和整體性保護,不宜單方面放入物質(文物)或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其性質應是物質與非物質的“雙遺產”。

3.少數民族古村落文化保護是重中之重。在開發的過程中,會使少數民族文化大量瓦解和失散,故而一方面要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選擇,一方面在重要的少數民族集居地,要像歐洲人那樣建立鄉村博物館,以儲存歷史記憶,繼承和傳承民族文化。

4.無論是農村的文化保護,還是旅遊開發,都不能離開科學指導。應邀請人文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各地農村建設中來,以準確地科學地把握保護與開發、繼承和發展的關係,使新農村能真正成為新時代中國品格和主體的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由於歷史形成的慣性,每次大規模的社會變革,都容易一哄而起。當人們對什麼是新農村的“新”還沒有具體標準時,很容易把“破舊”視為“立新”,把當今城市形態當做現代形態,把“洋”的當做“新”的。我們的六百多個城市已基本失去個性,如果廣大農村也變得千篇一律,同時內在的個性化的精神文化傳統渙散一空,我們的損失將永難補償。新農村先進文化的建設也就無所憑藉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將從我們的腳下失去,厚重與豐富的文化大地便會變得瘠薄和單一。

文化遺產日的意義(8)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