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讓他在一瞬間超越了生意場的得失感,他覺得自己真是沒有看錯萬捷:“小子在行!”但他轉念就有些氣憤:“小子,你抓住我的弱點,你太狠了吧?”王石是個明白人,他很明白自己的印刷廠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和萬捷合作其實是變相挽救一下這家印刷廠的命運,提出5﹕5的股份比例,當然是他的僥倖心理,從商場變數來說,也是他的膽識和手段。但萬捷在行業裡潛心多年,多少也能揣摩王石的心理,更何況對於行業的狀況,他心裡明鏡似的,王石的印刷廠正日薄西山,而自己正朝暉興隆,節節高升之時,所以他也有足夠的膽量提出9﹕1的股份比例。
王石答應了,雖然覺得有點難受,畢竟他贏慣了,這麼委屈接受一個方案,雖然從生意原則上說沒任何問題,卻讓他自尊心難受。但合作終究還是沒有做成,因為王石的廠是合資廠,香港的股東死活不願意把廠賣給萬捷,因為香港方在廣州、珠海等地都投資有印刷廠,萬捷是他們最大的對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王石這個人》:朋友(2)
王石對萬捷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萬捷,這事別弄了,香港方的人太操蛋了!”
從此兩人的關係就比較冷了,畢竟熱鬧了很久的事,最終卻沒有談成,彼此的心裡都有些彆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各自公司的事情本來就繁雜,兩人幾乎就沒什麼來往。
直到1998年,萬捷因為公司的事操勞過度,生病住了醫院。王石那時正準備出發去登山,聽說萬捷住院,王石自己去了醫院看望他。萬捷很意外,他和王石已經很久沒見面了,中間又隔著那層不愉快,他沒想到王石會到醫院看自己。
兩人在病房裡不經意地聊著天。王石告訴萬捷自己要去登山了,那時王石剛開始登山。萬捷很吃驚,說:“那不是很危險嗎?為什麼要去從事這樣的運動?”王石笑了,說:“我不登就不危險了嗎?人過馬路時還有可能被車撞到呢,到公園還有可能碰到打劫的給一刀呢。”王石有些調侃地說,萬捷樂了。一笑泯恩仇,以前的事就這麼過去了。王石臨走時告訴萬捷,自己登山,是希望挑戰自己,希望給自己一個很好的身體,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平衡。“萬捷,多想想事業的目的是什麼,你才多大年紀就生這麼重的病,還不得不住院。多注意自己身體!”
萬捷後來告訴王石,自己對那次醫院的見面,一直記得很深。萬捷的雅昌現在已經發展成全國一流的印刷企業,王石一直很得意自己當時對萬捷的慧眼,他說:“你看萬捷,現在做許多藝術家的印刷業務,和畫家和攝影師打交道,沒有藝術涵養是做不來這個工作的。他當時精益求精的態度,我就知道,萬捷終成大器!”
我曾經採訪一位企業家,一家菸草生產廠的總經理,他感慨自己其實早就沒朋友了,人坐高位,視野寬了,卻離人群越來越遠,正常朋友間的人際交往早就消失殆盡。他很感懷:以前和朋友喝喝酒,串個門,為孩子的事互相拍拍肩的感覺早就沒了,以前周圍都是朋友,現在周圍都是手下、是合作伙伴,臉上都寫了“工作”兩字。特別是同行之間,更是沒有任何交道,大家都穿了戒備的戰衣,很難敞開心扉。
我曾經很贊同這個企業家說的話,人到高處,內心的孤獨總是難以排遣,特別是當生活和工作完全合二為一的時候,工作的稜角總是傷害到生活的圓潤,朋友自然就少了。而王石卻很幸運,他有稜有角,性格分明,卻依然在同行業裡有兩個知心的朋友,一個是李星,一個是馮侖。
李星被王石形容成一個偶像級的人,武生型的英俊長相,幽默,有才華,陽光地賺著錢,每到一個地方都受人歡迎。在安逸之都成都做著房地產,成功而悠閒。
李星和萬捷一樣,都比王石小十來歲,但兩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萬捷有著自己堅定的想法,而且想定了一個方向絕不回頭;李星就隨和很多,在溝通上是一個更容易的人。當年他曾經熱衷炒股票,王石朝他潑冷水:“炒股票啊?不就靠運氣嗎?誰能保證運氣能長久啊?你看著吧,炒完股票就該炒房地產了,炒完房地產就該炒期貨了,炒完期貨就該炒古玩了。”
往後幾年的風潮印證了王石這看似隨口的一句話,李星對王石真是欣賞得不行,他開玩笑說:“幸好聽你的了,你看四五年前買的字畫,現在不知道漲了多少呢。”
李星是經自己手下的介紹認識王石的,這個手下也在萬科工作過,王石對自己以前的手下的原則是“不拒絕正當的要求”,所以當手下告訴他現在的老闆李星想見他,王石立即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