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的與李華昆握手。
王麻子心裡始終在忌憚著蔣校長的耳目,尤其是此時又踏上了中國的土地,而且駐守東北的還有許多是蔣系部隊……就算這些蔣系部隊大多都讓張弛收服了,但王麻子心理上的壓力卻不是一下就能消除的。
在回去的路上,坐在副駕駛位上的李華昆就回過頭來對張弛說道:“副司令,你可算回來了,這段時間都把我給煩死了!”
“什麼事?”張弛問,同時腦海裡想當然的就以為是蔣系部隊那又給李華昆出了什麼難題。
但張弛卻猜錯了。
“就是蒐羅人才的事!”李華昆搖著頭回答。
“蒐羅人才又會有什麼麻煩?”張弛問:“資金不足嗎?”
資金倒的確會是個問題,美國佬方面可不是說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的,他們給的僅限於作戰物資,關於東北的發展……還得張弛自己解決。
而東北又是百廢待興,日軍之前又將東北搜刮得連城門的銅釘都要拆了造子彈、炮彈,於是一時半會還真弄不出多少錢來。
不過張弛又猜錯了。
“倒不是資金不足!”李華昆說:“是那些人才……一天到晚在說這不行那不行,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應付他們!”
“哦,他們還來挑刺了?”張弛不由笑了起來:“你搜羅的都是什麼樣的人才來著?”
“你不是說海歸麼?”李華昆回答:“還真不少,從日本留學回來的,美國留學回來的……這段時間已請來三百多人了!還有其它的……算起來該有上千吧!”
“竟然有這麼多?”聞言張弛不由吃了一驚。
後來張弛才知道,這些“海歸”並非全是東北的……國內日佔區甚至是蔣介石勢力範圍內的愛國青年在聽說遠征軍收復東北三省後,就想盡辦法利用資源輾轉到東北來投奔遠征軍的。
這就是打勝仗的好處之一……打了勝仗就讓百姓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對人才也就有虹吸效應。
張弛想知道這些人到底在反對什麼,而王麻子來這巡視其實也只是走走,於是第一步就是去會會這些人去了。
見面的地點被安排在一個會議室。
當然,張弛沒法一次會見一千多人,李華昆就叫了十幾個代表參加會議。
“司令,副司令!”參加會議的十幾個人一個個向張弛和王麻子致敬。
張弛開門見山問道:“聽說你們對我們在東北的政策有意見?”
“是這樣的!”一名身著長衫帶著禮帽的年輕人站了起來。
李華昆介紹道:“這位是劉振國,日本留學歸國的!”
“副司令!”劉振國摘下禮帽朝張弛彎了下腰,然後施施然的說道:“我們最不認同的……就是教育方面的問題!”
“教育有什麼問題嗎?”張弛有些不解。
自從廢了日本人的教材後,換上的都是中國以前的教材,張弛也稍微看了下,並不認為有什麼問題。
“副司令!”劉振國說:“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這些教材已經過時了?甚至它們還會使國人意志不振、思想模煳以及分不清是非等……”
“等等!”張弛打斷劉振國的話道:“教材使人思想模煳分不清是非?你具體指的是什麼?”
“比如論語!”劉振國回答:“確切的說,是中國的書都不可學!”
聽到這裡張弛算是聽出點劉振國的意思了……
“你是說……中國的書都沒用?”
“不只是中國的書!”另一個人站了起來:“應該說是中國文化!”
“對!”又有一個站起來說道:“是中國文化使我們如此儒弱的,更有甚者,我們應該要廢除漢字!”
“那麼……”張弛有些不可思議的望著這些人:“你們認為該怎麼做?”
“以國外的課本為教材!”劉振國說:“我認為從美國引進教材就很好!”
聽到這裡張弛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後來張弛才知道……這是自己知道得太少了。
其實史上清末至民國這段時間,中國青年在受侵略且不斷的失敗中一直嘗試著尋找中國失敗的原罪……
最初是以為“器不如人”,於是就有了洋務運動建立了北洋水師。
但北洋水師看起來強大卻沒幾下就被日本海軍給打得全軍覆沒。
愛國青年們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時就以為是“制不如人”……也就是清王朝的制度不行,於是就有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