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4 / 4)

小說:抗戰之中國遠征軍 作者:死磕

梁變法。

隨著康梁變法的失敗,愛國青年們就以為是“文化不如人”……他們偏激的認為就是因為中國文化裡宣傳的禮儀、仁義等,才使中國變成了一隻沒有武裝的綿羊任人武裝,於是提出要“打倒孔家店”甚至是“廢除漢字”全盤學習西方文化的想法。

抱有類似思想的甚至還包括陳獨秀、魯迅在內。

(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四章 文化論

陳獨秀,他的教育觀點在這時代被稱作是“獸性主義”。

他認為舊式教育下長大的青年,大多“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麵纖腰,嫵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這樣的青年,豈能成為國之棟樑?

所以,陳獨秀認為正確的教育應該要像“野獸”一樣使人在惡劣的環境下成長,這樣才能“意志頑強,善鬥不屈;體格強健,力抗自然;信賴本能,不依他而活;順性率真,不飾偽自文”。

陳獨秀的這種教育理念顯然是與其日本留學的經有關,這種所謂的“獸性主義”其實就是軍國主義教育的另一種說法。

大文豪魯迅……文章是寫得好了,但在他筆下的國人卻個個都是醜陋至極,比如阿q、孔乙己、人血饅頭、少時機靈而長大卻木訥的閏土等。

魯迅先生刻畫這些人物背後的意思,就是在中國文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國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劉振國所說的“它們會使國人意志不振、思想模煳以及分不清是非”……這其實是引用自魯迅說的:

多讀中國書,則其流弊,至少有以下三點:一、中國書越多讀,越使人意志不振作;二、中國書越多讀,越想走平穩的路,不肯冒險;三、中國書越多讀,越使人思想模煳,分不清是非。

所以魯迅才會教育年輕人:“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會出現這種現像並不是說陳獨秀、魯迅等人不愛國,甚至事實恰恰相反,他們可以說是迫切希望救中國於水火之中的愛國青年。

但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