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裡,真誠的為政者的面貌。
十一日,好不容易“暢晴,東南風”。但這為時極短,接著又是連日陰雨。
四月十八日,初夏的太陽難得地在碧藍的高空照耀著武漢的街市。恰好這天從北京送來了題名錄——會試及格者的名簿。林則徐在上面發現了長子汝舟的名字。
“只中進士,還不是一個人應走的道路。”——儘管林則徐這麼想,但在現實中如不踏入仕途,那就沒有辦法發揮經世之才。
林則徐突然想到了王舉志。即使像林則徐這樣擔任要職的大官,也不是不能聽到“山中之民”的呼聲。正因為他能聽到,所以才託付王舉志來集結這種力量。
自己的兒子將來要做大官,參與國政,他與“山中之民”的力量將是什麼關係呢?他對這個問題的推測過於正統了。
他希望是合作的關係。但是,王舉志似乎認為這不可能。“要養活人,就只有掠奪官府。”——如果按這個結論發展,那就不是合作關係,而是對立關係。
這些姑且不說,這一時期的林則徐,可以說是他一生中的黃金時代。
四月十八日以後,連日晴天,林則徐沒有必要一清早就去“祈晴”了。而且舊友接連來訪武昌。——盡是令他高興的事情。
在接到汝舟中進士的喜報的那天,林則徐又收到女兒普晴的來信。她嫁給了表哥沈葆楨。從信上看,婚後生活似乎很幸福。
閏四月十一日,予厚庵和怡良來到了武昌。予厚庵曾作為稅吏,在江蘇輔佐過林則徐;怡良歷任江蘇按察使、布政使,也在林則徐擔任江蘇巡撫期間協助過他。怡良現任廣東巡撫,予厚庵任廣東海關監督,他們是在去廣州赴任的途中,路過武昌。
林則徐款待兩位舊友,暢談江蘇時代的回憶。
“關天培先去了廣州。當年江蘇的朋友統統都跑到那兒去了。說不定不久我也會去哩。”林則徐說道。這在當時當然是閒談,可誰知就在這年的年底,竟決定派他擔任欽差大臣去廣州。
予厚庵和怡良離開武昌後,連維材又來了。
在招待連維材時,林則徐的房間裡掛著朱絹泥金的對聯:
桃花先逐三層浪
月桂高攀第一枝
這是朋友為祝賀林則徐的兒子及第而贈送的。連維材面對著這位幸福的父親,聯想起監禁在廣州的承文:“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