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兩晉人物趣語 作者:一意孤行

這次戰勝後,必先安營自固,然後收割麥子,不會主動進攻,這就足夠給我兩天時間行軍增援了。”於是催軍晝夜趕路,諸葛亮見魏援軍趕到,便主動撤退。司馬懿軍進逼漢陽,與蜀軍遭遇,魏軍憑險防守,嚴陣以待,蜀軍知難而退,被魏兵乘勢追至祁山,損失一萬餘人。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合,屯兵郿縣境內的渭水南原。魏兵諸將主張在渭水以北安營紮寨,等待敵軍,司馬懿卻說:“百姓們家財積累都在渭南,那裡才是戰略必爭之地啊!”於是引軍渡河,背水結營。司馬懿又具體分析說:“諸葛亮非勇武好戰之人,如果他出兵武功,依山而動,向車進攻,那倒可值得憂慮了;如果他西上五丈原(陝西郿縣西),說明是採取守勢,諸將則無所事事了”。諸葛亮果然駐軍五丈原上,屢次派兵進攻北原,都被司馬懿預先派去據守的雍州刺史郭淮率軍擊退。

從青龍二年二月到八月,司馬懿與諸葛亮雙方數十萬大軍相持五丈原上一百多天,期間爭戰互有勝負。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之一,司馬懿與之相比毫不遜色,二人作戰,真是棋逢對手司馬懿針對蜀軍遠道而來,糧食短缺,後勤供應緊張,利在速戰特點,決定採取守勢,以待諸葛亮糧盡退兵。諸葛亮則多次設法挑戰,並派人送去婦女衣物首飾以激怒司馬懿,司馬懿就是不予理睬,諸葛亮對此無可奈何。司馬懿也十分注意瞭解諸葛亮情況,每有蜀使到來,他不問軍機,只問諸葛亮飲食起居。當得知諸葛亮每天起早睡晚,事必躬親而所食甚少的情況時,他對諸將說:“諸葛亮食少事繁,太過勞累,還能活很久嗎?”

司馬懿的話果然應驗,時過不久,諸葛亮不幸病死軍中,蜀軍燒燬營寨,急速退走。第二天司馬懿前往觀察蜀軍營壘,觀看諸葛亮遺留事物,獲取很多圖書、糧食等,內心充滿了對諸葛亮崇仰之情,不禁深為感慨地說:“真是天下奇才啊!”魏蜀兩軍已經相持三年,至此才算告一段落,司馬懿不戰而屈人之兵,重在防禦策略取得完全成功。青龍三年(235年)正月,又升為太尉,成為全國軍政首腦人物。

景初元年(237年)七月,遼東太守公孫淵反,自立為燕王。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召司馬懿回長安,派他率兵四萬伐遼。行前,君臣二人有番精彩對話,問:“公孫淵可能用什麼辦法對抗你呢?”答:“他如能棄城而逃,這是上策;佔據遼水以對抗我大軍,這是中策;如果坐守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那是坐以待斃,死路一條,一定被我活捉,這是下策。”又問:“那麼此三策中,敵人最可能用何策呢?”答:“只有精明智慧之人,才能深度敵我。知己知彼,事先有所割捨,這是公孫淵不能做到的。現在我孤軍遠征,他一定認為不能持久,選擇先據遼水對抗,然後固守襄平。”皇帝又問:“來回須多長時間?”司馬懿回答:“去百日,戰百日,還百日,休息六十日,一年時間足夠了。”

景初二年六月,大軍到達遼東,一切盡如司馬懿所料。公孫淵先是派大將軍卑衍、楊祚率軍數萬屯駐遼水邊上的遼隧,挖築城壕二十多里,堅壁清野,對抗魏軍,被司馬懿整軍繞過營寨,直撲襄平。遼東軍趕快傾巢而出,拼命攔擊,魏軍趁機返身殺回,三戰三婕,遼東軍潰敗,退守襄平,司馬懿立即指揮部隊,把襄平城團團包圍。

七月,遼河流域大雨連綿,一月不止。河水暴漲,平地水深三尺,三軍都在水中,坐行不安,想要移營,司馬懿下死命令:“軍中有敢言移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往槍口上撞,冒死相勸,立刻被斬首示眾,三軍震懾,情緒漸漸穩定下來。這時城中敵軍,憑水堅守,樵夫照樣砍材,牧童照樣放牧,來往自由,視魏兵於無人之境,將領們想要捉拿他們,均被司馬懿一一封止,司馬懿對此的解釋是:“現敵軍兵多糧少,我軍糧多兵少,糧少必然捱餓,糧多則戰士吃得飽,現在大雨,不能有所作為。我軍千里而來,怕就怕敵人聞風而逃,使我大軍無功而返。今敵糧將盡,而我尚未合圍,此時如掠其牛馬,捉其樵夫,等於在驅趕敵人,促其逃走。用兵之道,在於詭異,要求善因而變。敵依仗人多,又兼天雨,以為我無可奈何他們,雖然飢困,尚不肯束手就擒,我軍應順勢而為,向其示弱,他們才會不以為急,安心防守。”不久,天氣放晴,魏兵加緊攻城,不分晝夜,城內糧食已盡,人肉相食,公孫淵山窮水盡,絕望之下,向南突圍而逃,司馬懿縱兵追趕,在梁水之濱斬殺公孫淵父子,又把襄平城中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斬殺,屍體堆積如山,還在上面築成一座景觀作為炫耀。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