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聲望卻不是最高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他推崇的是“和平**”。麥克內爾組建愛爾蘭志願軍的初衷不是為了打仗,而是希望在英國政fu陷入戰爭泥沼的時候,以這支武裝力量作為跟英國政fu談判的砝碼,透過非暴力的方式為愛爾蘭爭取到最大限度的自主權力。過去在組織內部的會議上,或是同志之間的談話中,他總是直言不諱地說,以英國的軍事和政治實力,愛爾蘭想要成為一個完全**的國家恐怕要等到下一個百年,他所做的努力是為了不讓愛爾蘭人在希望渺茫的叛亂中流盡鮮血。
現在,這句話成了對他的一個莫大諷刺。
其實早在1910年前後,德國人悄然加大了他們在愛爾蘭的投資,並向愛爾蘭共和兄弟會以及愛爾蘭志願軍的一些分支組織提供秘密的軍事援助,弱小不堪的愛爾蘭志願軍不斷發展壯大。有了最新式的步槍、機槍甚至火炮,志願軍內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憧憬武裝驅逐英**隊的前景,麥克內爾應該注意到了這些,可當歐洲爆發戰爭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的時候,他並沒有審時度勢地調整自己的觀點,而是頑固地堅持他的看法——除非英國在愛爾蘭強行徵兵,或是在有很大成功希望的情況下,愛爾蘭志願軍才能考慮武裝起義。
所以,主張武裝**的共和兄弟會元老乃至後起之秀在組織內部的聲望日漸高漲,麥克內爾的地位不復從前。戰爭爆發後,埃蒙…坎特帶著皮爾斯等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