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正琢磨著怎麼應對家裡大樹的時候,西山書院突然出現了大樹被劈砸到房頂的事情。這簡直一下子把大樹招雷劈這個話題推到了京都的第一話題,遠超胖子四皇子終於有後了。
這件事一下子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少人家已經打算給屋後的大樹挪個窩。雖然人挪活,樹挪死。
受這股熱潮的影響,西山書院在學子和家長們的強烈要求聲中,最終決定把書院中靠近生舍的招風大樹全換成梅蘭竹菊這些符合他們文人風範的雅樹。
於是,每個學子交了一百兩銀子的改造費後便被放了半個月的假。
今日,柳二爺便樂顛顛的去接兩個孫子回來。
繁星和繁榮回來後很是高興,最近這兩天下雨,他們除了冒雨去生舍和飯堂其他時間都是窩在小小的生舍裡。以往的騎射跑馬,賞景寫詩都沒了,日子過的簡直不能更無聊。
兒子回來杜小喜也很高興,天天琢磨著兒子們今天吃什麼明天吃什麼,說什麼也要給他們好好補補。杜小喜的苦夏煩悶是一切都沒了。
如此過了幾日,京都裡關於大樹招雷劈的話題被一個噩耗突然打破了。
(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六章 海河澇
海河決堤了!
連續下了幾日雨,位於下游沿海地區的海河決堤了!
一時間家家戶戶俱是悲傷一片,為那些在水災中逝去的人唸經祈福。
大商三面臨海,雨多雪多,如此造成了大商各地河流密佈的格局。
面對交通相織的河流大商吸取前朝的教訓,一直採用的是聽之任之的態度。
所謂的聽之任之就是不會人為的改造河流,不會圍塗造田,不會截流塞源。
各地為了應對夏季水位上漲頂多會沿著河建堤壩,其他的措施幾乎沒有。
河流太多,就是想採取什麼措施都沒用。
前宋滅國源於天災**,除了貪官汙吏,接連的天災是百姓們反抗的最大原因。
當時王公貴族,大小官員,寺廟僧院圈地圍田。百姓們手中的土地十不存一。
為了增加產量,得到更多的利益,這些圈地的人紛紛讓佃農圍湖圍河圍灘造田。想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
當時宋朝的河流一下子減少兩成,與此同時田地亦是多了兩成。
接連幾年的糧食增產,更是使上位者的私慾膨脹,小型中型的河流消失的越來越多。
直到隨後一年雨水比往年多了些,各地河流大減,一時間雨水流無去處,滯留各地。
一片澤國。
隨後瘟疫橫行,十室九空。
接著便是百姓們在快餓死的時候終於奮起反抗,各地義軍突起,燒旗自立。
最終被糧多米多的山中殺豬佬奪得了天下。
大商初定之時,關於為何雨水明明和往年多不了多少遠沒有老人們見過的大雨季節多,卻造成了諾多地方同時大澇的原因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當時提出建造南北大運河的渡一大師認為是各地圍塗造林,河流減少,雨水一下子不能順利排入下游,導致淤積成澇。
因著這個原因,隨後大商的幾任皇帝俱是致力於疏通河道,保持河流暢通直入大海。百姓們亦是不允許把河流改成土地,一應發現,全家流放。
如今近百年過去,大商已經恢復了百年前河流密佈的局面,每年雨季多是能夠順順利利渡過。
大商地形西高東低,河流注入北海東海和南海。
海河便一一條位於沿海的入海河,不過卻是一條讓歷代皇帝頭痛的問題河。
海河位於東臨府,橫穿東臨入海。
海河之所以是問題河,一切源於地形。
東臨府大致走向是西高和東高,偏偏中部的地區地勢低窪。來自西部的河水進入東臨府後便流入當地,造成東臨府每到雨季便是一片澤國。
一府之地面積太大,加之除了雨季積水東臨府是北部地區難得的稻米之鄉,產糧大府。這麼一塊地方大商根本不可能放棄。
面對東臨府的積水成澇問題,歷代皇帝採取的措施實在太多,除了第三任皇帝孝武帝在位時提出‘開新河,通水道,縱阡陌’,挖出幾條直入大海的河流直通大海,同時借道南北相鄰的兩府,把東臨府中的河流用運河連線到其他州府入海的河流,減輕東臨府雨季河流的壓力,這個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皇帝在位期間在海河一事上俱是沒太大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