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使其投保人收回自己投保額的70%。這一事件引發日本人壽保險業的危機,許多投保人對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感到擔憂,為避免風險,他們紛紛與保險公司解約,導致退保風潮。
在美國的不斷要求與壓力下,日本快速實施了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金融政策,日本許多人壽保險公司實際成為了日本大機構投資者之一。日產生命(人壽)保險公司的破產正是由於大規模投資地產、股票和美國國債的結果。它的虧損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在地產泡沫時期大規模投資房地產,隨著1990年以後,地產價格持續下跌,導致了公司龐大的不良債權;2、股票市場的大幅度下跌,使得股票投資收益減少;3、投資美國國債,由於美元長期持續貶值,導致所持美元資產的縮水,鉅額的匯兌損失使公司經營無法繼續下去。
日產生命(人壽)保險公司的破產只是日本保險業危機的前兆,接著,一系列日本保險公司破產。緊接日產生命之後是東邦生命保險、第百生命保險和大正生命保險相繼破產。
1999年5月,日本保險業的中堅力量第一海上火災保險公司破產,這是戰後日本財產保險業的首例破產案,它的破產宣告日本財產保險公司“不倒神話”的破滅。不久,同年10月9日,在日本保險界排名第十二的人壽保險公司千代田生命保險公司因資不抵債億日元而宣告破產,成為戰後日本歷史上第5起人壽保險公司的破產案。過了11天,日本保險界排名第十一的人壽保險公司協榮生命保險公司因資不抵債億日元而宣告破產,成為日本最大的保險公司破產案。
日本製造業的衰退和大企業破產
在世界主要的工業化國家中,日本製造業最容易受到日元兌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這是因為:(1)日本絕大多數進出口都以美元結算;(2)美國是日本最主要的貿易伙伴;(3)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採取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同美元同方向變動。
1985年以來的美元長期持續貶值和1989年底開始的股票市場長期熊市嚴重地打擊了日本的製造業。
自1985年“廣場協議”開始,到1995年的10年間,1美元兌日元從240日元跌到1995年最低1美元兌80日元,日元升值3倍。如果體現在日本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上,則日本產品的出口價格上升了3倍,這極大地削弱了日本產品在美國的價格競爭優勢。日本產品之所以受到美國人的歡迎,主要是因為日本產品質優價廉的特點。
日本貿易順差從1990年開始下降,在1985年到1989年期間,日本每年的經常專案順差平均為720億美元,1990年減少到360億美元,減少了約一半。
日本汽車製造企業尼桑公司負責財務的董事宮下曾抱怨日元升值對公司的影響時說: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是進一步降低成本。但在汽車行業,這樣做就像在擰乾毛巾,如果每輛汽車的成本能減少1000日元到2000日元,我們就大喜過望了。假定每輛車的出口價格大約是萬美元,這意味著日元兌美元每升值1日元就損失萬日元;如果升值10日元,那麼將損失15萬日元。在廠裡,我們千方百計地將每輛車的成本減少上千、上百以至幾十日元,但日元升值卻野蠻地對我們加徵了10萬日元的稅收。這嚴重地挫傷了廠裡降低成本的鬥志和士氣。企業管理層對此採取了多項措施,其中包括重組企業和關閉工廠,但關閉工廠不過相當於每輛車節省成千上萬日元的成本,只要匯率上升10日元,這一切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特別是在1994年到1995年,日元急劇的升值使日本的製造企業和工人陷入一片恐慌,絕望和聽天由命的情緒開始在企業中蔓延。
日本八佰伴的破產
日本知名企業家和田一夫領導的日本最大流通企業八佰伴正是在日元急劇升值的背景下加速進行海外投資的。
在日語中,八佰屋就是菜店的意思,八佰伴就是以八佰(菜店)為伴。公司取名“八佰伴”目的是為了紀念八佰伴的創始人和田良平和和田加津(日本電視劇《阿信》主人公阿信的生活原型)靠一杆稱沿街賣菜,白手起家的故事。
和田一夫1962年美國學成歸來後,從父母手中接手八佰伴,成為八佰伴社長,當時八佰伴的總資產約1000萬日元。經過20多年高速發展,到1986年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已成為日本最大的流通企業。
1986年3月7日,八佰伴百貨公司在日本最大的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打通了資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