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場的融資渠道。此時的八佰伴總資產82億日元,在日本國內擁有82家店,在海外的巴西、美國、新加坡、香港、哥斯大黎加等地擁有12家大型超市,職員6000人。

在當時的國際金融環境下,八佰伴加速了在美國和東南亞等地投資步伐,真正實施和田一夫夢想多年的環太平洋連鎖店戰略。

1、以香港為基地的世界大收購行動

八佰伴開始大規模的海外投資是在1990年和田一夫將八伯伴總部遷移到香港之後展開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經營成為這段時間的投資戰略重點。

一、全球不動產投資與開發

1989年是日本八佰伴的轉折年,在這一年和田一夫辭去株式會社八佰伴百貨店社長,由其二弟和田晃昌擔任社長,和田一夫抽身出來建立國際流通集團八佰伴,並出任總裁,1990年5月國際流通集團八佰伴總部由日本遷往香港,隨後更名為“八佰伴國際集團”,開始加速八佰伴的國際化投資。

和田一夫本次攜帶了包括個人財產在內約1億港元(摺合約230億日元)的資金來到香港,並攜帶全家定居香港,正式成為香港公民。此舉受到了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的極大歡迎,當時正面臨即將到來的1997年的香港迴歸,大批港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正紛紛撤離香港,資本急速流失。日本最大流通企業八佰伴在這時攜巨資將集團總部遷入香港自然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所以和田一夫一到香港,立即就受到香港總督衛奕信的親自約見,作為香港政府的最高首腦如此接待一個商業企業的到來還前所未有。香港所有媒體都連篇累牘地報道了這一事件。

國際流通集團八佰伴的主要戰略規劃是在亞洲、北美洲及歐洲發展住宅地產和海外零售業務,建成一個以國際流通事業為核心的綜合性大型企業,從而使八佰伴走上多元化的發展之路。

在這一戰略指導下,國際流通集團八佰伴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不動產的投資與開發。

八佰伴以前一直是以租借店鋪的形式,在海外開店營業。國際流通集團八佰伴成立後決定改變這一做法,把不動產開發作為一個主業來做,開始在全球大規模進行不動產投資。

和田一夫遷到香港的第二個月,就簽署了購買香港藍田購物中心的買賣合同,然後把佔總面積約一半的主店鋪出租給香港八佰伴百貨公司,把20%的面積出租給八佰伴國際飲食公司,剩下的30%分別出租給麥當勞快餐店、銀行和其他專賣店。

另外,以150億日元在藍田購買了兩萬平方米土地,用於建造八佰伴第5號購物中心。

在加拿大溫哥華富人區繁華地段購買萬平方米的土地。

在美國購買了紐約哈德遜河畔與八佰伴紐約購買中心接壤的萬平方米的地皮,建造純日本式高階旅館。

僅僅在1990年的一年多時間裡,八佰伴就買下了紐約萬平方米,倫敦萬平方米、檳城萬平方米、溫哥華萬平方米、芝加哥萬平方米的土地進行不動產開發。

在澳門,和田一夫與“澳門賭王”何鴻合作在澳門購買土地,建造購物中心,在購物中心開百貨商店和香港中國餐館的分店,形成購物中心、百貨店、中國餐館的一條龍工程。

這樣,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的不動產業開發以驚人速度擴張,很快成為八佰伴繼百貨業、中國餐館業後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二、收購中國餐館,經營中國餐館連鎖店

1997年香港迴歸在即,80年代末香港商界人心惶惶,紛紛拋售在香港的產業向海外轉移資本。

1990年,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總部遷入香港時,正是中國餐館大雪崩之時。許多香港中國餐館的老闆一心只想快點變賣財產,移居海外。

和田一夫認為這是收購中國餐館的最佳時機,於是透過香港八佰伴向全香港釋出資訊,八佰伴決定大量收購中國餐館。

訊息一出,賣店的老闆蜂擁而來。

為了保證收購餐館後能夠順利地經營,和田一夫制訂了相應的收購對策。那就是在每一起收購中,儘量穩住原有經營團隊,給予經營者和主要廚師兩成的股份分紅權。如果經營盈利,主要經營者就能參加分紅。

八佰伴的這一激勵制度,得到很多餐館老闆的歡迎。當時香港中國餐館老闆的普遍心態是:一方面是希望想把資產賣掉變現,然後轉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又想繼續在香港做生意。

一位將餐館賣給八佰伴的華人對和田一夫說:“我喜歡香港,香港是最能賺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