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要給丁,丁打到了給甲。丙打到了給乙。如果連續打到了三頭鹿,自己不能要,先給乙、丙、丁,打到第四個才是自己的。如果一個“烏力愣”的兩個人打到熊,打死熊的人不要熊頭和熊皮,頭和皮給未打中者,自己要前半身。全“烏力愣”的人,都來吃熊的後半身,然後再吃前半身。瑪利亞·索的丈夫是神射手,他獵殺的動物很多,拿回家的很少。瑪利亞·索認為,那是當然。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最後的酋長(3)
瑪利亞·索等鄂溫克獵民多喜歡占卜、原夢。出獵前,他們手拿魚的下頜骨向上一扔,同時說“新昆都”。牙如向上時說“都普斯”,同時用拳打,連續扔三次,都是如此,認為能打到野獸。否則,認為不好。早晨生火時,見到昨天燒的木炭立起時,便認為有客人要來。但如果是晚間,立起的木炭,就表明鬼要來了,要打掉這木炭。晨起,如痰中有泡,斷定必能打到野獸。發現自己的刀子無意中刃向上時,便認為一定能剝到獸皮。取刀時家人要說:“剝、剝、剝。”
瑪利亞·索的先民,把熊作為自己的圖騰,認定熊是自己的“祖先”。她的丈夫曾經獵殺過熊。但是,直到吃熊以前,任何人都絕對不能說熊是被誰打死的,要說熊“睡覺了”。在剝熊皮時,必須首先割掉睪丸,把它掛在樹上,然後動手剝皮,割皮時不能割斷動脈,而必須把血擠進心臟裡去。熊的脖子也不能隨便割斷,而是先把小腸取出,繞熊頭三週後才能割斷。剝皮用的刀子不能叫刀子,而叫“刻爾根基”,意思是什麼也切不斷的鈍刀,打熊的槍不能叫槍,而叫“呼翁基”(意思是什麼都打不死的器具)。吃熊肉前,年歲最大的老人坐在“撮羅子”的神位上,其餘的人圍著篝火坐成一個圓圈。他用小羹匙舀滿熬好的熊油,然後倒進火裡祭火神。油“滋啦”一冒火苗,大家喊“火笑了,火笑了!”然後齊聲學烏鴉叫。老人說:“是烏鴉吃你的肉,不是鄂溫克獵民吃你的肉!”說完把熊油分給每人一份,喝了以後才開始吃肉。而熊的心、頭、食道、眼睛、肺、肝等都要進行風葬。對於殺死過獵民的熊,只留下皮子,也就沒有風葬的待遇了。
當年獵民狩獵時,總有威風凜凜的獵犬跑前跑後。那獵犬比普通家犬兇悍而靈敏。瑪麗婭·索說,要調教出一條像樣的獵犬,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在它剛滿一歲時,就先訓練它逮松鼠等小東西。要讓它餓著肚子到森林裡,讓它主動尋找獵物。捕到獵物時,要立即把肉給它。使它對獵物的氣味敏感,也對捕捉獵物有強烈的慾望。當它成年後,開始訓練捕捉“四不象”等大獸。先故意把野獸打傷放掉,然後讓獵犬尋著血跡追殺。獵物到手後,要立即把獵物的內臟給它吃。經過幾年的磨礪,才能訓練出一條優秀的獵犬。絕大多數的鹿和“四不象”,都害怕獵犬咬肛門,只要獵犬追擊,就停止奔跑,低著頭,用角與獵犬對峙。這樣,獵人的機會就來了。熊是森林的霸王,尤其是傷熊,更加兇暴。當它撲咬獵人時,獵犬就要不惜犧牲自己,扯住它的後腿,為獵民開槍或逃生爭取時間。當獵民被撲倒生命危急時,獵犬就要捨命相救。在鄂鄉,至今還流傳名叫“歲離闊”的獵犬兩次救主的故事。
瑪利亞·索等獵民,把祖先神稱之為“舍臥刻”。為了表示對舍臥刻的崇敬,他們還連同其他東西也一起供奉,稱之為“瑪魯”神。“瑪魯”的神位一般在“撮羅子”的東北或西北角。嚴禁婦女到“瑪魯”神的附近,更不許越過“瑪魯”神位到“撮羅子”北邊區。如果來了尊貴的客人,必須讓到“撮羅子”的北側。進入“撮羅子”只能從門而入,男子可隨便坐,一般坐右首,但要從哪邊入,從哪邊出,不可繞圈子。瑪利亞·索等獵民認為繞圈子,獵民狩獵時就要迷路。我進入瑪利亞·索家時,自然也尊重著他們的習俗。
薩滿教是瑪利亞·索等獵民的信仰。薩滿教認為薩滿是人和神的使者。在獵民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薩滿是世襲的,每個氏族都有氏族的薩滿,老薩滿去世後,由他的親弟弟親妹妹或親生兒女來繼承。如沒有後代,由薩滿提前在自己的氏族內選擇繼承者。部落的頭人或酋長一般都由薩滿來擔任。男女都可以當薩滿�但男薩滿必須裝成女薩滿的樣子,胸前掛上象徵婦女乳房的東西,也要在衣服上縫製一些女式兜,而且要戴上婦女的頭髮,平時一定要穿婦女的衣服。薩滿跳神時穿著奇異的神衣,頭頂鹿角帽子,面帶假面具,雙目半開半閉,使自己陷於昏昏沉沉的狀態,口中唸唸有詞,做和鬼神說話的樣子。使鹿鄂溫克最後一位薩滿叫妞拉,她活了100多歲。她離開時,也把使鹿鄂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