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當時漁輪上沒有裝置射擊測距儀,單桂芳翹起大拇指,端平手臂,採用陸軍目測辦法指揮57戰防炮開火。“目標敵艦,距離2000米,預備——放!”
“轟隆”
巨響一聲,驚天動海。
測距兵報告近彈。
“目標距離3000米,預備——放!”
“轟隆”
炮手報告遠彈。
單桂芳這下樂了,在正規射擊教材上這一遠一近正好形成夾中,是修正資料的典範。接著,他毫不猶豫下達了“距離2500米”的口令。這一次,炮手的觀察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因為海面上再也沒出現水柱,敵艦甲板卻升起了一股黑色濃煙。最先發出驚呼的是擔任運彈手的炊事員老金,一聲“哈哈中啦”,鼓舞起全體鬥志,接連命中,戰後誕生出一個典故:“一嗓子立了個三等功”。
“永”字號停射,緩緩調頭,向外海移動。
單桂芳命令全速追擊。對方一見607號脫離島岸依託,立刻調頭180度,迎著607號集中火力齊射,頓時607號戰防炮被壓,單桂芳趕緊下令轉舵,向白帶島撤退。“永”字號緊追不捨,一直把607號逼進島坳,見607號依助島礁,重複陣地戰,無計可施,再次拉至遠處,採用曲炮吊射。單桂芳見敵艦遠離,又命令出擊。
如是,雙方展開海上拉鋸戰,你進我退,你退我追。單桂芳原想借助某個出擊機會突然轉向,回海門港搬援兵。無奈漁輪速度太慢,全速才只有8節,而“永”字號巡航速度就有18節,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追上。幾次嘗試失敗。“永”字號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咬住不放。單桂芳不敢貿然把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