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3 / 4)

小說:漢末衛公子 作者:保時捷

籠絡軍心,如今拓跋部雖擺出一副要強攻的姿態,但實際上也不過是一種試探性的攻擊。

事實上,衛寧並不知道董卓與鮮卑人,匈奴人,甚至是烏桓人的交易,而遊牧民族也並不知道,衛寧也同樣早就打上了他們的主意。

兩方同樣欲全力一戰,卻又異常巧合的都不知道對方有這樣的一個主意。

相對來說,鮮卑人的試探攻擊,正好給了衛寧整頓河套匈奴,整頓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四城兵馬的時機。鮮卑人這種遊牧民族,非戰時皆散在草原以小群居放牧,戰時王庭發令而徵兆集合,草原遼闊一望無際,其中所需時日不少,而衛寧抓緊時間整肅內部的同時,卻也讓北方蠻子能夠儘可能的有閒暇徵招遊牧四方的小部族民集結力量。就在典韋北上的時候,黃忠將從董卓受中搶來的三十萬百姓交押給他將繼續押送北行。而收到衛寧緊急傳召,黃忠也快馬加鞭向上郡而來。

十數來日的時日,待黃忠到上郡吼,衛寧也根本未給他喘息片刻,便又調令黃忠北上接管五原防務,河套四郡,自此算是勉強能夠算作統一一線,讓衛寧覺得安心了許多。尤其,是衛寧將呂布昔日帶領的八千幷州鐵騎交給黃忠這個馬上將軍率領,中年不失猛氣而又有神射之術,正是征伐草原最為有力的震懾性武器。而朔方三萬,五原兩萬八千,雲中三萬人,加上上郡一萬,至此,衛寧已擁兵十萬之眾。

雖然這十萬人馬,除去必要的壓制河套南匈奴的力量外,能抽調的也不過五萬之數,但若能夠爭取一些時間,整頓好軍紀,以邊軍強悍的民風,個體的戰力,若能成鐵軍一塊,那殺傷力必然不可同日而語。

先破雲中拓跋部,後舉兵助於扶羅接管匈奴,誘其北上爭霸漠北,掃平河套隱患。這便是衛寧的計劃。

十日後,又是北方,東方各有一道訊息傳回,終究又讓衛寧一陣歡喜。

雲中典韋又告捷一次,而這一次顯然傷亡比之前一次少了不少,可見典韋已經開始有了幾許約束能力。

而東面的訊息,正是報右北平太守公孫瓚襲薊縣,殺幽州刺史劉虞,行州牧之權。

這無疑讓衛寧又多了一絲可用的籌碼。

第二百三十三章 鮮卑十萬齊入寇

在三國時期中,衛寧是比較欣賞公孫瓚的。

而薊縣與右北平的爭鬥,甚至發展成勢如水火的惡劣關係,互相攻伐,便是劉虞與公孫瓚在主張對外政策根本上的巨大分歧。一方主張對外族予以安撫懷柔,而另一方卻始終認為鐵血才是震懾邊疆最為有力的措施。

白馬義從,名動北方。烏桓,鮮卑,見者奔逃。

公孫瓚雖家事不錯,但其母位身份低賤,是庶出子弟,算是起自微末,只能以郡縣書吏從軍,一直到領右北平太守起始,皆以自己才能和軍功向上爬,而公孫瓚也因為身份上的尷尬曾經做過漢朝的次級階級,更能體會到邊疆百姓對北方蠻族的憎惡。以至後擁兵右北平起,數年來與外族征戰不斷,常殺得烏桓丟盔卸甲逃亡。而在劉虞到任幽州後,本就因為公孫瓚打壓下損失慘重的烏桓部落,正是因為劉虞懷柔的政策而當做擺脫公孫瓚攻略的擋箭牌,紛紛依附在劉虞麾下。

烏桓被公孫瓚打壓,這才起了投奔劉虞的心思,而劉虞卻覺得這是因為自己政策上的高段,而更加堅定安撫懷柔的心思,反對公孫瓚暴力鐵血的做法當做野蠻武勇,數以州郡上官相壓,庇佑烏桓。

這便是兩人矛盾最基本的種子。而在大義和外族的投奔下,本就不擅武事的劉虞,卻能夠與公孫瓚周旋一二。

衛寧很多時候反倒覺得公孫瓚的存在更像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並不適合作一個諸侯,因為他沒有王者霸主該有的冷靜和睿智,最適合他的位置,應該是一方邊戍大將。

他擅征戰,而多是一個武人,身為邊疆大將,一些流傳在邊塞已久的惡習在他身上一概不少。不懂內政和大略是他最致命的弱點,甚至眼光上的缺乏,也使得他只能守土一方。而非方放眼天下的人物。

同樣,劉虞卻是一個典型的文人,漢武帝始已經開始漸漸變質地酸腐儒家文化,在他身上卻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擅政而不懂軍,這兩個人,倘若能狗達成共識上的諒解。甚至是統一規劃在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之下,大漢的北方大可高枕無憂。

可惜,兩人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使得他們毫無共存地可能。

董卓暗中結交鮮卑烏桓匈奴,使其大軍南下入侵。烏桓族即便再依附在劉虞手下,但本來在公孫瓚依舊毫不鬆懈的以鐵血手段打壓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