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2 / 4)

小說:漢末衛公子 作者:保時捷

走年度評點推薦上來,這自然是最榮耀的,而次等,可入國學鍍金,他日也有機會走上仕途。這便給了一群世家子弟機會,但只要真正能在裡面學到一些本事,衛寧也不回吝嗇賜予。

國學草創,眾士族有心牴觸,但衛寧親自點名,將衛放了進去,便引得了安邑公卿趨之若鶩。世家子弟自然佔了多數,但其中在衛寧開恩下,也有不少寒門有幾乎入得裡面深造。

而選賢司的建立,依賴在衛寧那無二的名望之下以及漢室皇族的正統性,在衛寧和劉曄的共同推動下,首批下方選拔的能臣自然是以寒門心腹為首,打消了那些寒門子弟的憂慮,有才學者紛紛慕名相投。事實上,以衛寧如今的聲望,就算是他的老丈人蔡邕,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了。他的文治在河東那繁榮無比下便得到了認同,而迎取獻帝更給他的政治人生帶來了無比榮耀的光環,而他的武名,可說天下能比他強的,幾乎沒有。

而在這些選拔出來的人才基礎上,衛寧又將其投放在國學之中,新鮮血液的輸入,又多是寒門子弟,士族的觸手在短時間裡,根本無法伸進來。而在衛寧的強勢掌控下,一切也是有條不須。

一個英雄的魅力,在亂世中,自是龐大無比,間接的,帶來無數賢良趨之若鶩。

自然,除了整頓吏治,擢拔寒門以外,衛寧在沒觸犯到底線的情況下,並沒有就此罷手。無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約束則亂,舊漢法已經在一群蛆蟲的專營下千瘡百孔,給士族門閥的萌生髮展帶來了肥厚的土壤,衛寧自然要重新整頓。

但新法的訂立,非在一朝一夕,虛耗時日龐大,衛寧點出了幾個重要規矩後,也只能隔上一段時日抽看進度一番。而即便是新法出爐,也還需要整個勢力版圖內,有了質的變化,方能推廣,衛寧也只能是未雨綢繆。

最後一點舉措,衛寧便是徹底的廢除了私奴制度,同時清算丈量土地,這也是最根本而不容置疑的一點。亂世以人為本,門閥坐大便是因為私佔土地,私蓄人丁,加上他們的特權繳納稅收微乎其微,這些人並不屬於國家,而是個人擁有,力量匯聚龐大,強者足能撼動朝廷根基,甚至家族私兵動輒幾千的都有。

在不取消世家大族固有田地的基礎上,不許私蓄農戶,只要是人,則必須要備案在冊,為國家之民。而作為交換,衛寧甚至對那些霸佔土地的強豪也採取了懷柔交換,他們原本竊取的田地默許為既得利益,但為他們耕種土地的佃戶則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公民,並非他們可以肆意予取予得,任人魚肉。

在河東衛氏,河內司馬氏,聞喜裴氏,天水姜氏,咸陽滕氏等等十三家大小世家一起做出讓步,大勢所趨,各地世族只能擁附。事實上,現在的門閥士族也不過是初步萌芽當中,還未形成兩晉那般龐大駭人的勢力,在衛寧的強勢下,也自然不得不低頭。相比較,失去了人口,讓世家大族們不得不支付不少招募佃戶的錢糧,衛寧減免的稅收也算稍微有些彌補,至少不至於讓人心疼。

但真正有遠見和野心者,卻能從衛寧這手段中看出真正的厲害。不論是哪個時代,以人為本是最基本的,而衛寧一下子制約住了士族豪門掌控人丁的能力,也便是讓他們失去了發展後續的動力,即便有土地,有錢,有糧,但無人,一切都是空談。而這些人丁的解放,對國家的稅收,又新增了一筆龐大的收入,比起衛寧減免的那些士族財政,雖然不至於填平,但也挽回了不少損失,何況……這些士族階層所享受衛寧的讓步減稅,又能一直持續下去?

第四百零五章 典韋娶親

新政的施用,並非一帆風順,但大方面來說,卻受到了衛寧良好的 世界上,不論何時,不論何地,政權都如同一個金字塔,高高在上頂端處,終究只能是那麼一小撮人,成為底下無數人的代表。而掌握住了至高的那一小撮人,那麼在壓制大局上,便有了七八分的勝算。

被劉曄捅出來的事情,說到小處是惡霸侵吞土地,欺壓百姓,說到大處,便是不給他衛氏面子,意圖蓄養實力謀反!當然,這也不過是個藉口,但堂而皇之的提出來,無異於給了明處的劉曄受之以口舌,給了暗處衛寧捏到了把柄。

在給予了變相的補償和讓步,衛寧的大計劃雖然不至於全功,甚至不少都只是提點了個形式,但也足夠讓他滿意了。有了初步的草創,在一個良性的迴圈下,等到大勢所趨,這些人就算想反悔也反悔不了了。

想另外一個時空,同一個時刻,最為顯赫的諸侯,不外乎就是袁紹和曹操,兩人能得無數賢良附庸,論起來,袁紹佔了四世三公的名頭,又有四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