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策兵臨城下時,樓上守軍方才大驚失色匆匆稟報尹楷。
尹楷卻是從被窩中被喚醒過來,初時還不曾反應過來是怎麼一回事,等半晌才弄清楚,原來是孫曹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尹楷臉色幾乎都嚇得雪白,記起當初郭嘉的吩咐,三魂七魄丟了九分,還有一分是茫然無措。最後還是副官焦急提醒,尹楷才想起現在最緊要的便是守護住宜陽,於是慌忙披甲上城,親自指揮作戰。
孫策在城下本還以為對方有一番凜冽攻勢,但當第一**擊開始,地方漫無目的的反擊更多像是歇斯底里的瘋狂,孫策便知道該要全軍齊上,一舉破城。
但很快對方城牆上的攻擊開始有目的起來,使得江東兵馬的傷亡開始劇增,畢竟是守城方佔據了莫大的優勢,而乘船直下也無法攜帶一些重型的攻城裝置,幾次衝擊,江東軍終於還是沒有攻破城池,於是孫策下令退兵,連夜催促製造衝車,雲梯,作為來日攻城所用。
尹楷見敵軍退卻,心中冷汗流了滿背卻終於微微有平復的跡象,雖是夜晚,但見城外密密麻麻的火光不知道具體有多少兵馬,深知自己城中這些兵馬肯定是不夠用的。
後又想到當初郭嘉使楊秋坐鎮永寧與他把守洛水,便該是應對江東軍的偷襲,慌忙連夜差人投書渡河,請楊秋髮兵救援。
但尹楷卻不曾想到,早前和楊秋已經開始勢如水火,對方竟是將求援文書棄之不顧!
次日,孫策領軍捲土重來,而連夜趕造的雲梯,衝車也數量不少,再度重重強攻下來,宜陽守軍頓時壓力大增,一時間傷亡陡然增加。
尹楷咬緊牙關死守城牆,但觸目驚心的傷亡卻讓他越發覺得絕望。幾封向永寧的求援書函都不曾有過答覆,援兵也是遲遲不到,尹楷對楊秋恨意已經刻骨銘心。於是,尹楷斷了對楊秋的念想,又差人作書北上狹縣,求郭嘉發兵相救,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援兵抵達……
三日來,孫策領兵強攻,江東士兵幾乎悍不畏死,強悍得戰鬥力幾乎將半個宜陽兵力打殘,而剩下的人馬也大多兵無鬥志,人人帶傷,便是尹楷都險些死在對方的利箭之下……而尤其是後兩日,江東軍幾乎都是晝夜不停的攻打宜陽城牆,幾次三番都差點奪取了城門,江東軍彷彿不奪城池誓不罷休的模樣使得宜陽城中一片愁雲慘淡。
周瑜算準了永寧楊秋不會發兵救援,便讓孫策放手施為,雖然幾次攻城也損失了上千兵力,但顯然宜陽城破已經是指日可待。
周瑜當然不可能就這樣白白的繼續損失兵力,眼看宜陽人心惶惶已經達到了臨界點,這才組織孫策繼續發動攻勢,而改為勸降尹楷投誠獻出城池……
對敵軍的招降,尹楷終於還是動搖了,如今城池中可戰之兵已經不多,城牆損壞也到了搖搖欲墜的程度,宜陽本就是小城,哪能經得住孫策這樣不及後果的狂轟濫炸。
不過一日,尹楷終於宣佈開啟城門,接受江東軍的招降……
而事實上,在永寧的楊秋雖然不願發兵救援尹楷,但也知道對方若是就這樣丟了城池,自己也難逃干係。他本意是讓尹楷儘可能的消耗對方的戰力,而自己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將最大戰果收歸自己。
估摸著尹楷撐不住的時候,楊秋終於盡起了五千大軍南下救援宜陽……但是,楊秋卻不曾料到,尹楷毫無志氣竟然提前了一天便投降了對方……
當他渡過洛水的時候,迎來的卻是上萬江東兵馬早埋伏在岸……
是役楊秋戰死,大半兵馬在渡過一半洛水時候便被亂箭齊發射死或溺死於水中,江東兵卒所用傷兵馬,卻不過只得區區數百而已……
永寧,宜陽一役,楊秋與尹楷,一死一降,合共一萬兵馬幾乎全軍覆沒,而孫策強攻宜陽損耗兵馬也不過只得區區一千多人,甚至還比不上,上次設計襲擊馬超……
當徐晃聞得永寧,與宜陽這麼快就告破的時候,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驚怒交加之下更催促兵馬加快行程。
而這個時候卻出現了一個讓周瑜與徐晃都不曾料到的插曲,卻是在洛陽的辛毗見一個月來都不曾有船舶從盧氏南下來往心中起了疑心,暗中調檢視出孫曹兵馬蒐集船舶的訊息,心知對方定然會順流而下,於是星夜之間召集了洛陽無數工匠鐵匠,打造了三條橫江大鎖,放於宜陽與洛陽之間的河道上……倉促之下打造三條大鎖已經是極限,辛毗覺得事情還不保險,又徵召民夫,挖掘堅石,削成尖刺,投入江水,壘石加高,使得大船無法通行……
當孫曹奪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