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笑眯眯道:“起喀吧。”
又笑問林如海,“這就是你那個花朝節出生的女兒?”
林如海笑回道:“正是。”
康熙打量了一番,見黛玉身形纖細,形容婀娜,雖然依禮不敢抬頭,然渾身上下自有一股書香世家清雅之氣。便笑道:“林海,你這丫頭花朝而生,莫不是應了花神?”
林如海忙笑著回道:“小女年紀尚幼,皇上謬讚恐折了她的福氣。”
又叫黛玉,“玉兒,見過了四爺十三爺十六爺。”
黛玉便知跟在康熙後邊的乃是以後的雍正皇帝胤禛、怡親王胤祥、莊親王胤祿了。心裡更是激動,這一下子自己居然見到了這麼多大人物呢。
不過黛玉在這個時代到底生活了幾年,知道此時極重禮儀規矩,不敢怠慢,當下繼續行禮:“林佳氏給四爺十三爺十六爺請安,三位爺吉祥。”
“不必多禮了,林姑娘請起。”
清冷的聲音響起,黛玉不由得微微抬頭,卻是愣了。
說話之人看年紀應該是四貝勒胤禛,見他穿著一身淡青色常服,罩著暗紫色團紋排穗褂,腰上配著一枚墨色玉佩。長眉高挑,雙目微深,薄唇緊閉,只從面上看來,便知此人心性必是十分的冷硬。
胤禛看著眼前低眉順眼的女孩子,不過十來歲的樣子,抬眼間可見一雙剪水雙眸清澈異常。見了自己,只是驚訝,卻無懼意。
胤禛心裡一動,自己素來性子嚴肅,臉色冰冷,便是自己的福晉見了,也是小心翼翼的。眼前這個女孩子,竟然不怕自己?
“四哥,這丫頭有些意思啊,居然不怕你?”
十六爺胤祿不過十六七歲的樣子,臉上常掛著笑,右頰還有個酒窩。不過,這也只是表象,這位爺與胤禛交好,從小跟在胤禛後邊,性子能好到哪裡去?
胤祥也上下打量著黛玉,見她雖然低著頭,可並沒有一般的女孩子見駕的慌張。再者自己這四哥號稱“冷麵閻王”,別說朝裡的大臣,便是自己這個跟他關係最好的弟弟,有時見他沉了臉都不由得心裡冒涼氣。此時竟看到黛玉神態自如,自然也覺得有趣。
康熙也笑道:“這才是我大清八旗的女兒家。林海,你這個女兒教養的很好。”
又問黛玉:“今年幾歲了?讀過書麼?”
黛玉低聲道:“回皇上的話,臣女今年十歲了,曾跟著先生讀過幾本書。”
康熙點頭笑道:“想來林家世代書香,便是女兒也和男子一般教養的。這樣最好,多讀些書才能懂規矩,人也文雅些。朕常說,人若是不讀書,難免就粗鄙了些,縱是再聰明,也落了下乘。林家這詩書傳家的門風甚好。想來你弟弟也是個好的了。”
黛玉聽康熙對自家頗為推崇,又想到康熙年間九龍奪嫡雖然慘烈,但卻也從另一面證明了,康熙的兒子培養的都不錯。
一時回過神來,忙恭敬道:“黛玉替弟弟謝過皇上誇獎!”
黛玉自來到這個時代,便開始帶著弟弟,三年多的時間眼看著弟弟慢慢長大。此時聽到康熙誇讚,比誇自己還要歡喜,不由得笑眯了眼。一時高興,竟也忘了規矩,只抬頭調皮地看了一眼林如海。
林如海一愣,隨即無奈地搖頭,朝著康熙躬身道:“小女無狀,還請皇上恕罪。”
康熙見黛玉應對機敏,答話老成,原以為她是個沉穩的性子,乍一看她露出調皮之色,也是一愣。跟著便知道她是為自己讚了她的弟弟高興,向父親誇耀呢。
不由得想到了自己那幾個兒子的明爭暗鬥,康熙心裡暗自感慨,果然是天家親情淡薄啊。
再回頭看看身邊跟著的三個,感情倒是很好,也難為了十三十六能受得了老四那張冷硬的臉!
康熙向來喜歡性子爽利說話乾脆的女子,宮裡受寵多年的惠妃宜妃便是如此。此時黛玉年紀雖小,卻知書識字,又見她容貌精緻,氣質清雅,又不失了那小女孩兒的天真,心裡實在是歡喜。便對黛玉笑道:“聽說今兒是你的生日?倒是個好日子,李德全。”
後邊跟著的內侍總管李德全跟了康熙多年,自然明白康熙的意思,忙上前道:“皇上有旨,賜林佳氏黛玉生辰之禮金玉如意各一對,瑪瑙念珠一對,西洋懷錶一隻;西洋花露十二支。”
林如海忙躬身走到康熙前邊,要和黛玉跪下謝恩。康熙無所謂地一擺手:“不必了,我到這裡來也就是想著散淡散淡,每日裡看人跪來跪去的也看煩了。”
雖如此說,到底黛玉還是跪下來謝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