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心裡想著,這才一會兒功夫,自己就跪了幾回了?
康熙忽然想起了什麼,問道:“林海,據說這揚州每年都要舉辦花神會?”
林海知道這是皇上又動了遊玩之念,只得答道:“正是,每年花朝之日,揚州城外花神廟一帶都要舉行。白日裡文人賞花作詩,女眷亦可出遊,還有些自家有那奇花異草的帶了去,互相比較一番,因此也叫做‘鬥花會’。晚間也有些意猶未足的提燈夜遊,倒也還熱鬧。”
康熙聽得津津有味,笑道:“既是這樣,不如咱們也去看看。”
林如海心裡為難,康熙瞧著他這樣子,倒是更高興了:“朕知道你想什麼呢,無妨。”
林如海自然也知道大內侍衛定是在暗中護駕,便也不再猶豫:“是!”
康熙又朝著黛玉笑道:“林丫頭,想不想去看看花朝會啊?”
黛玉大喜,看了看林如海,見他微微點頭,忙一福身:“多謝皇上!”
胤禛自來了,就只說了一句話,卻一直看著黛玉,此時忽然道:“今日既是你的生辰,皇阿瑪已經賞了,我們豈能沒有賀禮?”
說著摘下了身上的玉佩,遞到黛玉面前,“聽說你閨名黛玉,倒和這塊玉佩相配,賞了你罷!”
黛玉呆呆地看著那塊玉佩,見其通體墨色,隱有光澤,不必拿在手中,便可知道其手感必是溫潤細膩的。
按說此時黛玉應立即接了行禮謝賞才是,只是……這玉佩一類貼身的東西,此時一個青年男子親手遞了過來,黛玉用腳想也知道接不得啊。
倒是康熙笑了,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胤禛,道:“難得老四大方了一回,丫頭接了罷!”
又問胤祥胤祿:“你們倆的呢?”
胤祿正拿胳膊碰了碰胤祥的胳膊,朝他擠眉弄眼,聽了康熙的話立刻張大了嘴:“皇阿瑪,四哥大方,我和十三哥也得跟著啊?”
話雖這麼說,渾身摸了摸,也要摘下腰間玉佩。
胤祥忙笑道:“跟著皇阿瑪出來,原本想著能收到些東西,倒是沒帶好的。”說著將自己手中的摺扇遞給黛玉,“這把扇子扇面畫的還不錯,林姑娘拿去玩罷!”
胤祿會意過來,忙把自己的扇子也遞了過去:“我這把也挺好,一塊兒給了姑娘!”
黛玉只覺得心裡怦怦直跳,微微地挑了眼睛,林如海凝視著她,略一眨眼。黛玉從三人手中分別接過東西,低聲謝了。
許是那玉佩在人身上戴久了,黛玉竟感到拿在手中有些發燙。
作者有話要說:我滴個四四啊,終於彆扭地出來啦
第 18 章
康熙雖是即興而遊,但到底是皇帝,也不是說去哪裡便能隨便去了的,須得好生安排。胤禛等人也怕康熙如此輕便出遊不妥,便力勸康熙先回了撫臺衙門。林如海又描述了一番揚州“花朝燃燈”的熱鬧,果然康熙十分喜悅,便帶了人先回撫臺衙門,晚膳後再行出遊。
揚州的花神廟在城西,靠近長春湖。長春湖乃是隋唐時期人工開鑿出的運河,故而也叫保障湖。
當黛玉隨著康熙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晚。
古人曾有詩云“煙花三月下揚州”,可見揚州春景之美名揚天下。此時雖還未到勝春十分,天又黃昏,但湖堤兩岸遍植楊柳,放眼看去一片新綠,徐徐春風吹過,頗有些“拂堤楊柳醉春煙”之趣。更有那新蕊初綻,芳馨乍散的桃杏,漫天飄動的落霞,一併映在清波渺渺的湖中,當真是美不勝收。
此時花神廟附近人越來越多,便是不遠處長春湖上也開始有幾條鹽商家的畫舫駛了過來。
這一次康熙仍是隻帶了胤禛胤祥和胤祿三個兒子,其餘的只有揚州知府、揚州布政使和林海了。其實,這一次隨他出來南巡的皇子中還有皇太子,只是皇太子自到了揚州,便有些水土不服,因此康熙微服出來,只叫他在府衙內,不必隨行了。其餘的侍衛等人只緊緊地跟在一行人周圍,不著痕跡地開路、護衛。
黛玉見了花神廟前人頭攢動,覺得這和後世的廟會有些大同小異。她久未出家門,能夠出來看看,自然也是覺得有趣。
不過,這些同遊者中上邊既有康熙這位皇帝,又有幾位皇子阿哥,還有自己的父親以及父親的同僚,著實有些沉悶。又因為是要跟著康熙出來,不好帶上太多人,只有雪雁秋雁跟了來。只是這兩個丫頭都是戰戰兢兢地跟在一群人後邊,自己也不敢跟她們說話。
看著周圍不時走過幾個結伴出遊的姑娘,黛玉心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