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些天的觀察,戈希夢對宋經歷也有了一些認識。宋經歷與大明朝一般的縣太爺不一樣……譬如那寧遠衛經歷江成海,那些人對工坊和農場沒有絲毫的興趣。
可是宋經歷一來團山堡,便天天跑去團山堡大工坊,而且對於鍊鋼和提硝之術作出了重大改良。
先前團山堡的硝石乃是透過鄭家的船隊運來的,現在宋經歷弄出了個什麼“草木灰結晶法”,也不知用了什麼法子,那草木灰最後竟然結晶出了很純的硝,比日本硝石還要純。
只是硫磺一項現在還沒有辦法,依然是靠鄭家船隊運輸而來……
“戈主簿……”
聽見了宋應星的呼喚,戈希夢立刻將有些跑馬的思緒拉了回來,連忙肅容道:“啟稟宋經歷,張大人對於田地定下的規矩是兩成收穫上交,其餘多出來的都是農民自己的。”
宋應星眼睛一亮,思忖片刻之後,開口問道:“田地產出各有不同,張大人如何確定兩成收穫?”
戈希夢微微一笑,點點頭,解釋道:“張大人將田地分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田地都有一個標準的畝產量……”
頓了一頓,戈希夢心有餘悸地接著道:“為了這標準畝產量,下官和王典史請教了無數老農,最後才定了下來。”
宋應星微微頷首,緩緩地道:“也就是說若是勤勞肯幹的人家,超出標準畝產量的話,也只按那固定的產量交納?而好吃懶做、疏於田間管理之人,有可能交出一半以上的收穫?”
戈希夢點頭道:“正是如此!”
宋應星略一思索,接著問道:“現在大明朝天災很大,今年團山堡還好,我查記錄去年還鬧了雪災的……若有天災,標準畝產量會減少吧?”
戈希夢看了宋應星一眼,心想道:這位宋經歷果真思慮周全,怪不得張大人如此看重於他。
戈希夢開口道:“若有天災,產量會酌情減少……如果天災嚴重的話,張大人說一斤糧食都不用交,團山堡還負責賑濟呢!當然,這些要看具體情況,張大人自有主張……”
宋應星不住地點頭,看來這團山堡還真是世外桃源吶!
兩人繼續巡視,團山堡的春耕首日,似乎預示著一場社會大變革已經萌芽……(未完待續。)
第320章 拉攏
遼東巡按張力,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地方官。【閱】
巡按乃是代天子巡查地方,說白了也就類似於後世“巡視組”的職責。它並不管理地方民事,故而張力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跑去遼東巡視一圈就算是稱職了。
張力目前最大的目標便是為團山堡要到儘可能多的兵員編制。後來周延儒幫忙,溫體仁最終不得不同意一萬五千人的規模。內閣將團山堡兵額奏報了上去之後,崇禎卻留中不發,也不知是什麼意思?
本來張力這遼東巡按官職的任務最主要的就是平定團山堡的兵變,可現在崇禎態度不明,張力只能耐心等待。
張力三日前便回了一趟團山堡,處理了兩件事情。
一是與團山堡經歷宋應星秉燭夜談,大力支援他在團山堡實行各種科技研究發明,其中最重要的是農業科研。
張力很清楚,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對選種育種有過精闢的論述,故而團山堡玉米和土豆改良品種的任務,便已經由宋應星牽頭開始著手進行了。
這是一項漫長的過程,也許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才會有所建樹。不過以宋應星的能力,少走彎路的話,週期應該會縮短一些。這卻也不是造原子彈……只要玉米土豆產量一年比一年提升就可以了,張力並不指望一來就什麼畝產萬斤,改良中的品種,也是可以吃的嘛。
第二件事情是親自將開春以後山海關運送往廣寧衛的軍餉糧草押運到錦州城下,這自然是做給祖大壽看,也是做給崇禎看的。
兩件事一做完,張力立刻就回到了北京城,並不在團山堡過多停留。
這樣一來的話,至少祖大壽的廣寧軍補給線並沒有被“叛軍”截斷,說明張力的工作起到了成效。
張力不敢有絲毫大意,精心炮製了一封奏摺給崇禎呈了上去。奏摺中說經過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現在叛軍已經同意山海關發往廣寧衛的軍餉糧草分文不動,眼下團山堡“叛軍”正等著朝廷的軍餉……
其實說“軍餉”那都是扯淡。朝廷和皇上肯定是沒有錢的。這不過是張力的一種策略,軍餉可以拖欠,但是編制必須定下來……糧食和軍備物資是不要白不要的。
回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