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上萬匹馬組成的馬群以雷霆萬鈞之勢從東向西移動著,儘管與長城相距幾十裡,依然能夠聽到轟隆隆的響聲,震人心魄。從幾十裡外觀看,馬群的移動似乎緩慢,可兩人知道,如果在近處,那馬群必定如潮水,瞬時便可淹沒任何擋在前面的阻礙,把它踏得粉碎。而眼前只不過是萬匹馬的馬群,如果是訓練有素,善於馭馬射箭的五萬匈奴騎兵,其威力可想而知。
蒙恬道:不看見這馬群,就不會真正瞭解匈奴人。
王離自然感到了馬群的震撼。但他還是和從前一樣,打心底看不起匈奴人。他們的騎兵算什麼?他們的駿馬算什麼?在王離看來,這些東西在自由散漫的匈奴人那裡,都有些虛張聲勢,根本沒法與訓練有素、紀律森嚴的秦軍相比。
王離心中的這股傲慢當然也混雜著對匈奴人的仇恨。小時候的那些記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現在他是秦軍的高階將領,自然不像從前那樣衝動。但是此時,他越是感覺到這馬群的威勢,心裡就越是有種強烈的慾望,要尋找機會與匈奴人一爭高下,打得他們一見到秦國軍隊的旗幟就心膽俱裂。
王離輕鬆地一笑,點頭說道:仗打得順利不順利,就看能不能剋制匈奴騎兵的衝擊力。
蒙恬接著王離的話說:對,如果我們做得到,打敗匈奴人就不難。我看,我們休整的時間也不短了,過幾天,找個合適的時機就率領部隊出長城吧。
十五之後,秦軍分作三路,分別由賴大簡、鍾申、亥成三個校尉指揮,迅速向西北行軍,鋒芒直指伊寧的部落。蒙恬與王離的大將軍幕府與鍾申的中路軍同行。
開始幾日,秦軍遇到幾個小部落,沒有什麼強有力的抵抗。如果匈奴人願意離開就放他們一條生路,不走的話就一把火燒掉他們的帳子、糧食,使他們站不住腳。這樣,秦軍大規模進攻的訊息迅速傳開,匈奴人的小部落開始向伊寧的駐地移動,慢慢地,散在各地的騎兵開始集結在一起。
這日清晨,秦軍前鋒與伊寧的騎兵不期而遇,隨即開始了戰鬥。蒙恬與王離聽到訊息,立刻帶著將軍幕府的軍官趕往前方,看這一仗打得如何。
他們趕到時,鍾申已經命令部隊停止前進,自己站在戰車上指揮戰鬥。秦軍前面是一塊巨大的盆地,覆蓋著枯黃的乾草,踏在上面發出清脆的草枝折斷聲。盆地對面是伊寧的騎兵部隊,佈滿了整個地平線。
此時,校尉鍾申將一萬多秦軍按照傳統秦軍的作戰隊形,以步兵為主,車、騎兵配合,組成長方形的兵陣,緩緩向盆地中央行進。
王離屏住氣,觀看著戰鬥進展的情況。他心裡有數,此次只是試探性的戰鬥,想看看秦軍傳統的作戰方法與匈奴騎兵相比,其劣勢到底有多大。其實,來之前,國尉府已經針對匈奴騎兵的特點研究出一套新的作戰方式,只是還不想倉促使用。
一萬秦軍士卒兵陣行到盆地中央停下來,片刻,大約五千匈奴騎兵吶喊著,從三個方向衝出隊伍,向秦軍方陣賓士而去。按照慣例,秦軍應變成防守陣形,分成三個部分迎擊敵人。可是匈奴騎兵的速度簡直是太快了,藉助著向下的衝力,瞬間便闖到了秦軍陣前。王離遠遠看著,匈奴騎兵在距秦軍兩三百步的地方開始彎弓射箭,而且箭法極準,每箭都能傷及秦軍士卒。而秦軍隊形前的三排弓弩手此時也顯得十分薄弱。儘管他們很沉著,能按照命令輪番放箭,但匈奴騎兵的速度實在太快,只放了一輪箭,便讓衝到眼前的騎兵馬蹄踏倒。
第十三章 正午之戰(6)
秦軍的隊形轉眼間被衝散,兵陣後面的軍候已經無法透過金鼓指揮戰鬥。王離看見他扔下鼓槌,拿起長戟,與士卒一樣投入戰鬥。
待到匈奴騎兵的速度緩下來之後,秦軍士卒與他們陷入混戰之中,這時,隨著一陣鼓聲,大約五千匈奴步兵才從盆地對面衝下來。他們的隊形不那麼嚴整,如同一團從高山上湧下來的泥漿,時而圓鈍,時而尖銳,漫漫湧入秦軍的隊伍中。
由於被匈奴騎兵致命一擊,一萬秦軍士卒慢慢處於劣勢,許多弩兵手中已經無箭,青銅劍折斷,拿著匕首與匈奴戰士搏鬥。重灌步兵也渾身血跡斑斑,鮮血滲出鎧甲,順著衣襟向下流。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校尉鍾申見伊寧並沒有繼續增加戰鬥的人馬,而且自己也處於劣勢,便試探性地鳴金收兵。伊寧似乎無意再戰,發出命令,讓投入戰鬥的匈奴戰士撤回來。盆地裡,大約只有一半秦軍士卒回來,他們在戰場上努力尋找活著的戰友,揹著、扶著,把他們帶回來。
鍾申命令自己的部隊駐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