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但他的觀點完全合乎毛澤東思想和辯證法。’”
毛主席用肯定和讚賞的語氣說:“陳永貴識字不多,乾的事情不少。窮山溝裡出好文章,唐朝時你們山西有個大學問家柳宗元,他在我們湖南零陵縣做過官,那裡也是個窮山區,他在那裡寫過許多好文章。你們有陳永貴的材料沒有?”
隨即,中共山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陰發祥遞給毛主席一份由山西省委副秘書長毛聯珏整理的材料,材料的第一頁是關於政治掛帥、差別不大又不繁瑣的勞動記工和報酬分配辦法,總結得十分簡練。毛主席當場看完,對大寨的勞動分配製度非常讚賞,並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講了一大篇話。毛主席說,過去在革命根據地實行供給制,人的思想還健康些,並不為追求待遇吵架,工作都很努力,打仗都很勇敢,完全不靠物質刺激,而是靠革命精神的鼓勵。毛主席還批評了不講政治覺悟,只講個人主義的物質刺激等現象。
會見結束後,毛主席繼續南巡。每到一處,就講大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講陳永貴帶頭勞動、不搞特殊、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說這是幹部不脫離群眾的好方法,還說農業要過關,沒有大寨精神不行呀!
附:《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1)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社論
一個人窮、地窮的山村——山西昔陽縣大寨公社大寨大隊,用它自己親身的經歷,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儘管自然條件多麼不利,但是隻要人們有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雄心大志,充分發揚革命精神,並且把革命幹勁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夠使大地變樣,使河山易色,創造出偉大的業績。今天本報發表的題為《大寨之路》的通訊,就是說的這個大隊怎樣依靠自己的力量,同窮山惡水作鬥爭的經過。這是一篇極其感人的通訊,值得人們仔細地讀一讀。
大寨村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太行山中,全村的土地分佈在大大小小的山坡上和溝壑之中,土質十分瘠薄,耕畜和農具量少而質劣。解放前大寨人民在地主和富農的殘酷剝削下,過著極其窮苦的日子,全村有一半多的人當長工、短工,趕牛放馬,出外討吃討穿。解放了,人民重見天日,實行了土地改革,又實現了農業集體化,農民翻身了,組織起來了,然而大寨的自然條件卻仍然十分惡劣。
但是,特別困難的自然災害並沒有使翻了身的大寨人民垂頭喪氣,相反地更加激發了他們的革命鬥志。1953年,是這個窮山村組織起來的第一年,他們就制訂了一個改造自然的雄偉規劃,決心要使窮山溝變成富饒的米糧川。
要學習大寨的革命精神,就要學習他們這種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對未來堅定不移的信心。
大寨人民的革命精神,固然是窮逼出來的,但是,正如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同志所說,他們所以那樣辛勤地和忘我地勞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做飯自己吃”,而是要為社會主義打基礎,要讓人們看看社會主義有多麼遠大的前途,集體經濟的力量有多麼大。大寨大隊的黨員、幹部和群眾,雖然住在群山之中,但是並沒有被太行山的群山擋住視線,他們身在太行,眼看全國。在大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和教育下,大寨的絕大多數人,尤其是那些在舊社會受盡剝削和壓迫的貧農和下中農,心胸開闊,眼光遠大。他們不僅看到自己的集體,而且看到別的集體,看到我們整個國家及它的光輝燦爛的前景。他們對自己的集體,對於我們國家的未來,充滿了無限信心。正是在這種遠大的理想和對未來的堅定不移的信心的鼓舞下,大寨人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鬥志,把窮山溝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要學習大寨的革命精神,還要學習他們敢於藐視困難,敢於同困難作鬥爭的頑強精神,學習他們實幹、苦幹的優良作風。
大寨人民在同自然作鬥爭,建設山區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是很大的。要把全村七條大溝、幾十條小溝都打壩壘堰淤成良田,要把全村分割成四千七百多塊的八百多畝坡地、圪梁地修成水平梯田,這需要一塊一塊地壘石頭,一擔一擔地挑泥土。工作量是相當大的,勞動是艱苦的。而當時全村只有五十多個勞動力,集體經濟又剛剛建立起來,財力、物力都很單薄。但是,大寨人民敢於藐視困難,並認真地同困難作鬥爭。他們堅信,只要在黨的領導之下,堅決依靠集體的力量,就能把大寨的面貌改變過來。他們沒有坐等農業機械化,沒有單純依賴國家的支援,當改造自然的規劃一經制訂,就立即投入了戰鬥。他們經受住了一個又一個嚴冬的考驗,儘管凜冽的寒風吹裂了他們的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