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天演論》的,他對這個有點意見,他諷刺了。他怎麼講呢?他說:“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說有牛這個體,用來負重,可以馱重東西。“有馬之體,然後有致遠之用。”就是說可以騎著馬到很遠的地方去。這是它的用,這個不成問題。他說“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他這個話講得很俏皮,他是反對那個想法的。他說你以中國為體,以西方為用。你以牛為體,以馬為用,是不可能的。馬有馬的用,馬有馬的體;牛有牛的用,牛也有牛的體。總而言之,這個問題也體現了當時官僚們的思想活動。現在這個問題還在那兒提,我聽說李澤厚同志就講,以西學為體,以中學為用,發表在《群言》上。是不是在《群言》上發表過?(好像發表過)我沒看過他的文章。他講西學為體,中學為用,有些人起來紛紛反對。這是與文化交流有關的第二個問題,叫體用問題。

第三個問題夷夏問題。夷是洋人,夏天的“夏”是中華民族,外國人和中華民族的關係問題。這個也很簡單,怎麼叫夷夏問題呢?魏源是當時一個思想很解放的,也可以說是先進人物吧,他有一部書叫《海國圖志》,是在鴉片戰爭前後寫出來的,很大一本。同志們有興趣翻翻這部書,非常有意思。當時19世紀中葉距今一百四五十年前,他介紹了外國的好多東西,有些方面,我想我們今天還未達到這個水平。他介紹了好多書,好多情況,說美國跟中國通商,美國一年賺多少錢,輸出多少東西,輸入多少東西,都寫得清清楚楚。現在如你要想了解這些情況,可能還有困難。我們與美國經濟關係那麼密切,可是有些數字,我是不知道的,也許搞經濟的同志知道。當時19世紀中葉,那時候一些先進人物寫了好多書介紹外國,都是非常詳細的,包括地理、經濟等各個方面。他們把英國的船隻,包括多少戰艦,都寫得詳詳細細。魏源這本《海國圖志》非常有趣,他這個人應該說是一個很開明、很先進的人物,可是他主張什麼呢?他主張我們跟外國文化交流“以夷治夷”。同志們知道這個詞。魯迅寫文章有時也講到“以夷治夷”,用外國人治外國人,打外國人的牌。這夷夏問題就是這麼個問題,究竟是夷——外國人改變中國呢?還是中國人改變外國,以夏變夷,用中國來改變外國。他們主張什麼呢?他們主張說:我們學習外國的東西,可以學習,而且非學習不行,船堅炮利;可是我們不能讓它把我們化過去,說倫常名教,中國的倫常名教是不能變的。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很複雜的問題,什麼本末問題呀,體用問題呀,夷夏問題呀,因為時間關係,我只能給同志們在這裡簡單講講內容。雖然這三個問題名字聽起來不一樣,實際上表現的心情則是一致的,就是要學習,而又不甘心。我們天朝大國,我們有我們的好東西,就是學你們,你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10)

當年有一個英國女王,不是伊麗莎白二世,而是伊麗莎白一世,她在位時正是明朝末年。當時伊麗莎白一世寫了一封信給中國明朝的皇帝萬歲,目的是要求通商。英國是殖*義國家,它要通商。這位英國女王說是沒得到答覆,當然沒得到答覆了。當時那個皇帝,他是天朝大國,中華帝國,地球的中心,一點也瞧不起英國。從前流傳著很多笑話。外國人來要求通商,我們天朝大國皇帝不懂,大臣也不懂,一定說人家來進貢。到了北京的話,一定要洋人三跪九叩。那洋人是不磕頭的,可是到了北京,不三跪九叩就不行,鬧了很多笑話,多極了。這就說明鴉片戰爭以後,實際上我們力量已經不行了,可是天朝大國的架子放不下來,而且很愚昧,世界什麼情況都根本不懂,一點不懂,出了很多笑話。實際上本末問題,體用問題,夷夏問題,都跟這個類似。當時有一些人是出過國的,如郭嵩燾,他就出過國,他不是土包子。可是到了外國看一看,看的也不是根本。不過當時還有一部分人,腦筋比較清楚。怎麼叫腦子比較清楚呢?他們認為西洋除了船堅炮利之外,還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西洋不光有物質的東西,不光是第一個層次。這在當時就不得了了。如康有為就講過,他說歐洲對人民實行仁政。我們今天看,當然也不會真正是仁政,康有為看的也不對了。他又說:“法律明備。”意思是說歐洲法律很明確,很完備。“政治修飭”,政治很好。“彬彬矞矞,光明妙嚴工藝之精美,政律之修明,此新世之文明乎!誠我國所未逮殆矣。”意思就是說,在歐洲政治、法律、社會風氣都很好,我們中國趕不上的。他甚至這樣講,我們應該“折節而師之矣”。我們應該把人家當老師。所以說康有為這個人畢竟還是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