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外,也受了朱子的影響。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6)
中國美術之西傳
隨著中國哲學思想之西傳,中國美術也傳入歐洲。歐洲美術史上的羅柯柯時代約始於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至18世紀末而未衰。此時中國美術傳入,產生了顯著影響。在繪畫上重清淡之色彩。在建築上力避銳角方隅,多用圓角。在文學上則盛行精緻的小品。在哲學上採用模稜兩可的名詞。這與流行於當時的“中國趣味”或“中國風”是分不開的。
中國情趣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是在園林佈置方面。歐洲人認為,中國園藝兼有英、法二國之長。他們說,中國園藝匠心獨運,崇尚自然,不像歐洲那樣整齊呆板。於是中國式的庭園一時流行於歐洲各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地都出現了中國庭園的模仿物,遺蹟至今尚能見到。
中國繪畫也傳入歐洲,主要是中國的山水畫和人物畫,在瓷器上表現最為突出。有一些畫家也作有中國情趣的繪畫,比如孤島帆影、綠野長橋之類。據說梵高也學過中國潑墨畫。
除了繪畫之外,中國用具也流行歐洲。轎頂圍的質料與顏色,受到中國影響。中國扇子、鏡子傳入歐洲。17世紀後半葉,法國能制綢。中國瓷器西傳,更不在話下。同時中國瓷器也受到西洋影響。
明末至清朝乾隆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