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4)

小說:精彩來自作為 作者:僻處自說

;娶妻不必出身高貴,只要她貞節就行。”事實上,歷史上成就大業的人並不都是完人,但因有一方面特別突出,並得以發揮,而成就了大業。秦末時,魏無知把陳平推薦給漢王劉邦,周勃和灌嬰極力反對,並對劉邦說:“陳平和他嫂子私通,還接受過賄賂。”劉邦聽後就責備魏無知不該推薦這樣的人。魏無知說:“我說的是才能,陛下你聽說的是品行,現在楚漢相爭,我舉薦人,只考慮他的計謀是否對國家有好處而已。陳平與嫂子私通,接受賄賂,但於他的才能無礙,又何必因此而懷疑他的才能呢?”劉邦聽到此,馬上說:“說的好”。後來,陳平為劉邦六出奇計,戰勝項羽,而建立功業。而劉邦是一個以善用人的帝王,雖然自己既不能統軍打仗,也不能善用計謀,但他善於用人,在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如張良、韓信、蕭何等,使他建立了西漢王朝。

人才可得,事業可成。若成就一等事業,必得一等人才。安德魯•卡內基是美國鋼鐵大王,但他卻不懂鋼鐵技術,為辦好鋼鐵企業,他以100萬美元年薪聘請了鋼鐵專家斯瓦伯做總裁,在斯瓦伯的幫助下,他的企業越做越大,終於成為鋼鐵大王。他說:“因為我知道如何鼓勵他們,使他們能發揮所長為公司效力”,這是他對記者的解答。

“美玉做的船和槳,沒有渡江的功用;金玉雕成的弓弦,沒有發射箭矢的功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最好的用人方法。魏時桓範說:“帝王用人的原則是審時度勢,合理使用人才。打天下的時候,以任用懂得軍事戰略的人為先;天下安定之後,以任用忠臣義士為主。晉文公重耳先是遵照公子犯的計謀行事,而在奪取政權時又因雍季的忠言獎賞了他。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的智謀,臨終時把鞏固政權的重任託付給了周勃。”

古人說:“和平的時期,品德高尚的人受尊崇;戰亂髮生的時候,戰功多的人得到重賞。”如讓韓信當謀士,讓董仲舒去打仗,讓於公去遊說,讓陸賈去辦案,誰也不會創立先前那樣的功勳,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名。相反,倒有趙王因用了志大才疏的趙括而亡國,諸葛亮誤用了自視清高的馬謖而前功盡棄。

“知人善任,任其所長。”這是古往今來的經驗之談,其中有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對於有志於創立功業的領導者,務須記牢。

3、得道多助

由友及朋,由朋及黨,由黨及群,形成勢力範圍。這是古代帝王奪取天下的必由之路。

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難折。這是團隊的力量。任何一項事業,都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必須要集眾人之力,合力而為之。荀子曾說:“上君集人之智,中君集人之力”,就是說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集體的力量和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儘管人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但要看自己的道行能不能得到人的幫助。如果你從事的是正義的、光明的、正當的事業,而且你具有優良的品德和智慧,別人就會聚集在你的旗下,而你若從事非法的,不正當的事業,人品又低下的卑鄙之人,難以得到別人的幫助。

人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什麼樣的人幹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結果。古人講:“心小志大,是可以與聖賢比肩的人;心大志大,是屬於豪傑一類的人;心大志小,是不知天高地厚、*任性的狂妄之徒;心小志小,是庸庸碌碌、怯懦無為之輩。”

“德有高下,性有賢愚。”語氣寬緩柔和,神色恭敬而不諂媚,先禮後言,主動表露自己的不足,是可以給人帶來好處的人;說話盛氣凌人,總想佔上風,掩蓋自己的不足,故意掩飾無能,是損害他人的人;誇誇其談,抬高自己,喜歡高談闊論,非議時俗,是奸險之人;神情坦率而不輕慢,言談正直而不偏私,不掩飾自己的美德,不隱藏自己的過失,是質樸的人;不因別人給他好處而高興,也不因別人不給他好處而惱恨,沉靜而寡言,守信用但不在外表上炫耀,是淳厚而寧靜的人;不打扮、不修飾,蓬頭垢面,破衣爛衫,講的是清靜無為,說是無利無慾,實際上貪得無厭,是個偽君子;神情總是討好別人,言談盡是阿諛奉承,做表面文章,自鳴得意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虛偽的人;言行不合乎道義,但很會討人喜歡,一定是奸妄之徒;言行不一定讓人高興,但卻合乎道義,必然是正人君子;感情的喜怒不因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化,心志不被迷惑,不為厚利的誘惑所動,不向權勢低頭,是內心平靜,堅貞不屈的人;得到財物不手舞足蹈、受驚嚇而不恐懼,堅守正義而不見異思遷,面對財寶心不動搖,是真正的君子;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