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苫�倒こ滔蚍康夭�淖�汀�
在業界,劉志強與翟美卿一直是模範夫妻。做事專注、親和力強的劉志強,愛做夢的翟美卿,他們分工明確。劉志強擔任集團董事長,主要負責各種社會資源的維護和新業務的拓展,翟美卿主要負責公司管理。翟美卿認為他們優勢互補,“他有經營才略,善於開拓經營;我就全盤統籌平衡,內部管理。這如同他當衝鋒陷陣的大將,我就是供應糧草的後勤。”
如今,香江集團擁有200家傢俱商場和10多家現代化的傢俱工廠,同時經營範圍也擴大到了裝飾材料、建材、家居用品……成為一家以商貿建設、住宅房地產和家居流通業為三大支柱產業,以金融為後盾的跨行業、跨地區和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已經與青春無關的日子裡,他們沒有像絕大多數同齡人那樣,學會與這個世界妥協。我們能看到他們的焦灼和掙扎。”
——《時尚先生》卷首語
。 想看書來
1986:與青春無關的日子(1)
不少人懷疑民營企業的“黃金時期”是不是已經過去?但在這個“與青春無關的日子”裡,有人卻在悄然崛起:
北京崇文門、玄武門一帶,總有人看到袁寶璟賣白菜般沿街叫賣股票;
魯冠球萬向節廠會計徐冠巨患上重病,舉家負債,不得以下海經商;
求伯君坐火車去深圳找一位女孩表白,未成,卻被深圳吸引,不顧一切選擇辭職;
車建新與蔣錫培選擇自己做自己的老闆;
王振滔往返與福建、溫州,倒賣廢鐵皮;李途純臨危受命,承包一家連年虧損的飲食店;
梁穩根的三一重工正式成立;劉漢元成為魚飼料行業壟斷者,僅四年資產達到千萬;
張朝陽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在那裡,他的價值觀受到極大衝擊;
魯冠球又上了人民日報,《李嘉誠傳》點燃了還是孩子的林東創業夢想。
1986年,不折不扣的苦孩子袁寶璟,考入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已經一年有餘。透過不懈努力,他正逐漸適應著這個大都市的生活。沒什麼錢的他甚至心血來潮,跑去聽為紀念“國際和平年”,首屆百名歌星演唱會——“讓世界充滿愛”。演唱會上,崔健的《一無所有》讓袁寶璟感同身受——與其後來的富甲一方相比,他的大學生活也是一無所有,異常艱難。沒有富爸爸,貧窮如影隨形,身在象牙塔裡的袁寶璟整日四處奔波,這一切都只是為了一個字——錢。
為了掙錢,袁寶璟以每萬字2塊錢的“計件工資制”給教授抄書稿,無怨無悔;他以每千個5塊錢的“佣金”給公司抄寫信封,堅持不懈;他從不敢主動退出學校體育運動會,僅僅是為了每天兩毛錢的伙食補貼;大學四年,袁寶璟絲毫不敢懈怠,見縫插針,一到空閒時間就倒賣賀年卡、明信片;每逢放假回校,總不忘把從家鄉帶來的特產擺到校園,從中賺回家的火車票錢;他用掙來的錢買了一輛舊三輪車,為京城雜貨店配送油、鹽、醬、醋等快速消費品,風雨無阻;他還推銷過天龍、天橋的股票,那時在北京崇文門、玄武門一帶,總有人看到一個男孩賣白菜般沿街叫賣股票……袁寶璟的大學,與青春無關。
苦行僧般的大學生活,讓袁寶璟明白了於芸芸眾生中獲得一席生存空間的意義。毫無背景的他除了自我推銷別無他擇。畢業前夕,當很多大學生在校園裡守株待兔,等待用人單位錄用時,袁寶璟背起揹包,從北京建國門開始,一家家大公司、銀行,敲門、問候、遞上自我推薦表,毫無厭倦地重複只為了換得一紙就業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國建設銀行看出了袁寶璟是支潛力股,接納了這位毛遂自薦的年輕人。
捧得鐵飯碗的袁寶璟,一直在北京郊區懷柔縣支行信貸科鍛鍊,娶妻生子、養家餬口,三年的銀行生涯,他走的是一條平淡之路。當然,在中國建設銀行證券部裡,袁寶璟在中國證券市場創下連某些證券前輩也望塵莫及的紀錄,曾在一天之內成交證券高達6700萬元。小試牛刀,即有石破天驚之相。改變現狀,突破人生瓶頸的想法日益清晰、強烈,讓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人生到了叉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難免徘徊猶豫。
經過權衡,袁寶璟選擇砸破碗飯。他以20萬啟動資金,在懷柔註冊了建昊實業發展公司,用10萬元購買黑小麥的專利,以5萬元向當地農民租了300畝地。半年後,透過出售麥種,袁寶璟賺了200萬元。有了200萬元作為種子資金,他轉戰上海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