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的父親。面試的氣氛因為這個特殊的“第三人”而略顯尷尬。

記得很清楚,整個面試下來,女孩只說了三句話,幾乎全是她父親在說。他從家長的角度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女兒的優缺點,並極力推薦她來這裡上班。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她不可能被錄用。她由父親陪同過來參加面試,說明這是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試想,一個連面試都要父親帶著來,或者說拒絕不了父親相陪的女孩子,怎麼可以勝任有要求、有壓力、有競爭的工作崗位?

我真想對那位女同學說,你真的應該快快長大,健全自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職場人,因為你父親不可能陪你一輩子。

我還見過姐妹兩個一起來參加面試的,但我發出邀請的只是一個。妹妹說姐姐不好意思見陌生人,不敢一個人來CBD區域,寫字樓太多,不好找。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求職前的心態(10)

不少大學畢業生,包括應屆的,也有工作過兩三年的,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當學生來看。他們沒有及時轉換自己的身份——從在校大學生轉變為職場人士。面對社會,他們心存膽怯,不是主動地向外拓展,而是被動地向內收縮;他們沒有把社會當作自己的舞臺,而是當成了需要抵抗的物件。這種心理體現在言行舉止上,就是過於柔弱,文靜有餘而活力不足,謹慎有餘而魄力不足。總而言之,缺少“江湖氣”。

小說、影視作品中,經常有一種“匪氣”十足的角色,無論正面還是負面,都容易引起他人的重視,甚至好感。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天地英雄》中姜文扮演的“叛軍”首領,以及孫紅雷的很多電影形象。這些人物,以他們的野性氣息征服觀眾。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自信、勇敢,善於行動的人,最能贏得尊重。

王石在《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20年》一書的開篇,追溯的就是自己身上“野性的精神”。中國房地產業的另一位著名人物,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曾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野蠻生長》。一個“野”字所代表的精神,也許就是他們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馮侖這樣描述自己是如何“野蠻生長”的:

我有一個病根,從小就喜歡學先進,在小學、中學、大學都好跟中國最牛逼的人寫信,那個時候沒別的辦法聯絡這些人,只好寫信。文化革命期間,我寫過很多信,包括給黃帥都寫過信;有的人理我,大部分人都不理我。但我不氣餒,報紙上每登出一個英雄人物的事蹟,我就寫信跟人家交流。1976年夏天,我和一個同學到上海找那些人去學習取經,因為太小,別人都不愛搭理我們,但我們仍然激情澎湃,奔走不停,逮住“先進青年”就學。

這種“野性的精神”,是當前很多大學生缺乏的。在求職過程中,個別學生甚至連敲門的膽量都沒有,跟招聘經理講話也細聲細語,面試時目光不敢直視對方,縮手縮腳,甚至手足無措。企業需要的人才是要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這樣的員工,怎麼可能完成企業交給的任務?

從校園到社會,是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校園裡喜靜,注重思考,而外面的世界好動,看重行動力;校園裡偏愛思想,外面講求利益;校園裡推崇儒雅,而社會上更欣賞“野性的精神”。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是一個破繭成蝶的好機會,一個全新的開始,應該牢牢抓住這個機會,突破自己,“野蠻生長”。

如果你被拒絕多次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失敗者,

它只說明你還沒有成功。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應當放棄,

而是告訴你要花更長時間。

失敗並不意味著顏面掃地,

而是證明你勇於嘗試。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低等的,

它只是說明你還不夠完美。

我也許失敗過,但我不是失敗者。

我也許被愚弄,但我不是一個傻瓜。

——Robert H。 Schuller《失敗的意義》①

恩格斯曾經說過:“頑強奮戰後的失敗,與輕易獲得的勝利具有同樣的革命意義。”如果你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一次次被拒絕,那麼,如果你善於總結的話,你會發現,每次拒絕都是一次推動,使你離成功越來越近。

要堅信自己的價值,不要輕易懷疑自己。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不怕暫時的失敗,哪怕被拒絕一百次,也並不會減損你的價值。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