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的是,為了儘可能地避免實體經濟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擴大內需的客觀需求之下,中國除了實行相應的貨幣政策之外,還將會出臺意在增加民眾就業、提高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的相應政策。這不僅是應對危機的需要,更是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需要。
當然,與世界其它主要經濟體比起來,中國金融體系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的直接衝擊要小;至於說到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影響,其破壞力相對而言則會更小,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不會發生改變。所以,中國國務院總理*於10月14日就當前國際金融形勢表示,近些年來,中國金融業穩步對外開放,中國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程度有所提高,但仍處於起步階段。多年來的改革增強了中國金融抗風險的能力。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只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積極做好各項應對工作,中國有信心維護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
三、中國——是新的救世主嗎?(2)
就此來說,中國金融體系的有限開放,實乃幸運之舉了。
於是,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作為最大新興經濟體,其整體經濟表現為全球所關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IMF2008年10月發表的報告就說,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對當前世界經濟來說“非常重要”。根據這一報告,中國經濟2008年和2009年的增速將分別為和,雖較過去幾年有所放緩,但在各大經濟體中仍然首屈一指。
世界銀行高階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2008年10月下旬也表示,儘管中國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機的衝擊,但三大因素將幫助中國較好地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