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1 / 4)

小說:誰來拯救美國 作者:冥王

銀行和金融業者感到了某種不祥之意。這種不祥之意,其實正是美國自鳴得意的金融遊戲創新的必然結果。

由於70%的住房抵押貸款大多實現了證券化,自2001年以來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就已成為美國債券市場上高於國債和公司債的第一大債券。次級抵押貸款在所謂金融天才們的包裝下被打包,透過發行優先/次級抵押貸款債券或多級抵押貸款債券,以及結構性金融擔保抵押債權等方式實現了證券化,出售給境內或境外的投資者。儘管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發行額逐年增加,但這類債券的風險評級還多為Baa級和Ba級等①。

次級抵押貸款的證券化,也使得它受經濟週期的影響非常明顯。

當宏觀經濟處在上升週期,房地產市場向好時,借款人還可以按期還貸,次級抵押貸款證券也可以有穩定的收入流,來保障證券投資的收益。在此種氛圍中,投資者的信心、從眾行為和羊群效應,再加上輿論的炒作,就會招致更大量的資金進入金融市場,從而形成一種慣性,使得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鏈條可以不斷地延伸、運作下去。這種情況一旦形成,其中即使有少量的借款人違約,也不會造成資產組合的收入斷流。這就是金融市場上大量資產證券無論質量高低,有些甚至是垃圾債券也可以賣出好價錢的根本原因。中國房地產市場在2007年中下旬期間的狀況就很有些這樣的味道,是套房子就能出手且賺錢。幸運的是,內地的金融市場管控相對還較嚴。

但經濟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再優良的資本市場也不可能只漲不跌。所以,在經濟環境發生逆轉或波動,尤其是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時,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行市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利率上調,房產市場上的借款人償還能力開始下降;加之房價連續四個季度的走低,使借款人無法靠房產增值、重新融資來減輕債務負擔。隨之而來的,便是借款人拖欠貸款或無力償還貸款的數量不斷攀升,進而導致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失去了穩定的收入流,債券投資者損失開始顯現。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次貸危機”是個什麼危機(3)

經濟本身具有的傳導效應往往是驚人的。當美國的一些貸款發起和服務機構因次級貸款違約率上升陷入虧損,進而面臨倒閉的境地時,持有這些證券的外國公司和銀行也就不可能置身其外了。尤其是歐洲,以及亞太地區的日本和澳大利亞。

至今,關於美國的次貸危機依然存在著相當的爭論,包括美國人自己。其中代表性的看法有兩種:一是美國的“居者有其屋”之政,一是美國金融天才們的遊戲式創新。但不管是哪一種,都透示出了問題的本質所在——美國人自己親為。

2.泡泡就是這樣吹大的

有人說,在金錢主義至上、又有著種族問題的美國,20年前一些收入低、少數種族和無信用記錄者根本就沒有資格獲得住房抵押貸款。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直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年度發行量還不過350億美元,不到當年貸款發放總額的5%。然而,僅僅20年之後,美國的這一比例就跨過了20%。如果按貸款餘額計算,美國當前的次級貸餘額已超過了萬億美元,涉及到了600萬之多的美國家庭。這種轉變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

還是得提到上文所講的美國“居者有其屋”之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興起和快速發展,說到底就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放鬆金融管制,不斷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政府住房政策,以及住宅抵押信貸經營方式變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同上文所述,上世紀70年以後,隨著大多數美國人擁有了自己的住宅,政府的住房政策開始向低收入家庭和少數種族傾斜。如:《1977年社群再投資法案》就鼓勵銀行向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社群提供住房貸款;《1978年平等信貸機會法》則要求貸款機構不能因借款人種族、膚色、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原國籍和身份差異有任何信貸歧視。而美國聯邦住房局(FHA)也開始為第一次購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購房抵押貸款違約保險。而在抵押二級市場上,政府發起設立兩大抵押證券公司Fannie Mae和Freddie Mac,並依據《1992年聯邦住宅企業金融安全和健全法》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宅信貸服務。

正是在美國政府上述政策法律的指引下,貸款機構不斷擴大抵押信貸的服務物件。這一方面確實使更多的人獲得了借款機會,提高了美國住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