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誰來拯救美國 作者:冥王

的私有率,特別是少數族群的住房自有率。如2006年美國住房私有率就高達,而拉美移民的自有率也達到了,美籍非洲人的住房自有率則為。但與此同時,為一個隱患也隨之醞釀著,即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日益加大。

也許是美國人的自信,或許是受到了經濟大環境的迷惑,美國金融界和決策層都對可能存在的上述風險採取了不以為然的態度。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似乎進入了一個持續穩步增長的景氣階段,年增長率一度達到了4%,加之人口增長和失業率下降,美國內的房價走勢持續向高,在2005年二季度的漲幅一度達到了最高時的。同時,房價的走高也使美國68%的房屋所有者受益,房產增值幅度達到了13%。這種狀況彷彿給了美國次貸市場新的興奮劑。

而美聯儲採取的手段則是“火上加薪”的舉動。這期間,它多次下調基準利率,使住房貸款利率屢創歷史新低,30年固定利率從1990年降至2003年的,15年固定利率則從降至,1年期可調整利率也從降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次貸危機”是個什麼危機(4)

上述效應的集中匯合,使房屋所有者變現房產或重新融資、擴大當期消費成為了可能。用經濟學家們的話解釋,對於此時的美國人來說,重新融資至少可以帶來兩種好處:一是可以減少購房者的還貸負擔,二是消費者從中可以獲得上千億美元現金用於其他方面的消費。同時,對於美國政府而言,這種重新融資的便利及財務槓桿效應,有著刺激消費的積極作用,而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正是其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

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國經濟界決策人士不可能沒有注意到這樣一點:房產的財富效應和重新融資便利也吸引著許多低收入、信用記錄較差者加入進了借貸者隊伍,而他們貸款的目的並不是購房成為房產的主人,而是希望藉助低息住房抵押貸款和房產增值潛力獲得更多的消費現金或消費信貸。正如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的一份次級貸款調查報告所顯示,只有次級貸款是為了購房,其餘貸款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重新融資,或是為了以房產為抵押擴大消費信貸。

這些貸款人或重新融資者們,又有多少能夠真正地瞭解潛在的市場風險呢?只能是進一步加大了次級貸款危機爆發的可能。

這裡還必須提到美國的稅收政策。因為在過去的20年裡,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房屋產權貸款和與房產產權掛鉤信貸產品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都與美國的稅收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美國《1986年稅收改革法案》規定,只有納稅人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的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貸款的利率支出可免交個人所得稅,其他分期付款的消費信貸利息均不在減免稅範圍之內。如信用卡、汽車貸款和其他耐用品貸款的利息支付等。為了應對這種稅收安排,美國的金融機構以及那些所謂的金融天才們便不斷地在金融產品創新上做文章,以幫助消費者避稅的手段達到自我贏利的目的。這直接促成了次級抵押貸款、重新融資、產權貸款和與房產產權掛鉤的信貸產品大量出現。

於是,上文所說的那種消費者受到誘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假如一個家庭購房貸款餘額是8萬美元,重新融資後就可獲得近13萬美元的貸款。將這13萬美元用於償還原先的貸款後,仍有5萬美元的產權信貸。如果再將其中的一半用於修善房屋,另一半用來購置新的交通工具,那麼,上面的13萬美元的新貸款利息支出就可以全部免交個人所得稅。這樣,購房者不僅可以減輕稅務負擔,還能夠得到更多信貸額度來擴大自己的消費支出。由此帶來的好處對於每一個需要的人來說,都是難以抗拒的。

正是上述明顯的誘惑性優勢,次級抵押貸款、重新融資和房屋產權貸款等也就逐漸成了美國消費信貸的替代品了。而只要它擴大一天,由此埋下的隱患也就會隨之加大一點。

3.誰讓泡泡自爆而亡

我們小時候都玩過吹肥皂泡的遊戲。每當一個泡泡吹起來甩向高處時,陽光下它那五彩的顏色往往令人炫目。只是,這種炫目只能存在一瞬之間,隨之而來的便是泡之的自爆而亡。

今天的美國次貸市場也如出一轍!

隨著美國各個金融機構主動地為客戶量身定做各種信貸產品,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住房抵押貸款終於遠遠超出了購房的邊界。這種變化,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各金融機構對住宅金融業務的競爭,住宅金融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