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4 / 4)

小說:直面通脹 作者:閻王

要透過市場供求關係形成。

美國的穀物交易方式經歷了從即期現貨交易→遠期現貨交易→交易所期貨交易→場外期貨(多種形式衍生品)交易的發展歷程。

19世紀初,為解決穀物的及時買賣,避免價格波動的風險,在西部農場主和東部加工商之間開始以遠期合同形式進行商品交易。隨著穀物交易的不斷集中和遠期交易方式的發展,1848年,由82位穀物交易商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865年該交易所用標準的期貨合約取代了遠期合同,實行保證金制度,場內交易開始發展。20世紀70年代,場外衍生品市場交易也隨之出現,並出現了期權、互換等多種合約形式。

經過長期的演變,美國大宗農產品交易形成了以期貨交易為主、多種交易方式並存的市場體系。由於期貨市場價格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對大宗農產品價格的預期,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關係,因此,期貨市場逐漸成為農產品基準價格的中心。

由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加上它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歷史悠久,美國的期貨價格為全世界農產品市場提供了價格參考標準。

下面,我們以大豆為例來說明CBOT大宗農產品期貨價格的形成過程。

美國農業部對外發布每年美國大豆主產區的生產情況預測和實際統計資料,CBOT的交易商主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訊進行買賣期貨操作,形成大豆的期貨市場價格;農場主根據期貨價格表現出的供求趨勢來確定第二年的生產安排,以此來減少生產上的盲目性。貿易商透過農產品期貨價格來確定現貨貿易合同中的價格,以避免價格波動風險。很顯然,美國本土的大豆生產情況是CBOT大豆期貨價格波動的主導因素,這種以美國本土大豆生產情況作為世界大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