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家的羅素,看到幾位轎伕累得大汗淋漓地沿著陡峭險峻的山路前行,根本就沒了觀賞峨嵋山景觀的閒適心情,他思考著幾位轎伕的心情來。他想,這些轎伕一定特別痛恨坐轎的人,大熱天的,還要抬著他們上山;他們一定在想,為什麼自己不是坐轎的人而是抬轎的人呢?
當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臺時,羅素讓轎伕停下來休息。他下了竹轎,細心地觀察轎伕的表情。他們拿出菸斗,坐成行,有說有笑地講著事情,對於悶熱的天氣和坐轎的人沒有絲毫埋怨,對自己的命運更沒有感到絲毫的悲苦。反倒興高采烈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還好奇地問羅素一些有關國外的事情。交談中,他們還不時發出高興的笑聲。
之後,羅素在其《中國人的性格》一文中講到了這個故事。他的著名人生觀點就是: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有誰能說,坐轎子的人不是幸福的,又有誰能說,抬轎子的人是不幸福的,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追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是真正的幸福。
生活中,身處不同環境裡的人對於幸福的感受也有著不同的心境,所感受的幸福程度也會有所不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它就是心靈快樂才會產生幸福。所以,我們不妨多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發出來的聲音,只要心是滿滿的,生活中可隨處俯拾幸福。不要以為富有就會幸福,不要以為追求形式上的美好與條件上的耀眼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一個過程,一個體會快樂與意義的過程,一個心靈上獲得滿足的過程。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認為:只有快樂才是人生幸福的唯一標準。他還說:如果我們因為賺錢而遭受了痛苦,那麼,這錢就不如不賺。當社會上的許多人在積累大量財富之後,他們才發現錢是個累贅。一家人也只能住一套房子,再大的屁股也只能坐一輛車,再營養的美食也只是一日三餐。所以,快樂幸福才是人生的最高生活準則。他認為,賺錢要開心,花錢要高興,如果僅僅把賺錢作為人生的最終追求的話,他勢必會淪為金錢的奴隸,會變成一個忠實的守財奴,有如巴爾扎克筆下的那個歐也尼·葛朗臺。
如今的人們都在執著地追逐財富,拼命地奔跑在錢的大道上,追得心力交瘁而不自知,跑得焦慮重重而不放棄,唯恐自己被時代拋棄。湯瑪斯·富勒說:“滿足不在多加燃料,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累積財富,而在於減少慾念。”財富和幸福是手段與目標的關係。財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幸福感的增強,也許在剛剛開始積累財富的階段,數量的增加讓我們倍感幸福和滿足;但是隨著自己的消費慾望也水漲船高的時候,財富增長的速度落後了慾望的增長,這個時候,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感到壓抑和痛苦;而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它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幸福則來自於積累財富的過程而不是在享受財富的過程。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金錢在影響幸福的各種因素中,只起到1/5的作用,而在構成美好生活的因素中,則只起到1/6的作用。金錢真正能給你帶來安全感嗎?
生活中有許多人,對金錢抱以了金錢本身所不能承載的期望。你是不是這樣想過:
只要我有很多錢,我就會覺得很自信,感覺很好。
只要我有很多錢,就會有更多的人尊重我,喜歡我。
只要我有很多錢,我會感覺十分安全,包括我的生活也會有保障。
可以說,一旦你有上述三種想法中任何一個時,你就會被金錢所控制,並且為之感到恐懼和憂慮,你總是覺得錢不夠多,而且收入很難獲得增加,而你的願望也沒有辦法實現,這使得你總是絕望和消極,因而更渴望金錢,更因為缺乏金錢而感到不安全、不自信和不快樂。
不妨坦誠地問一下自己,沒有得到那些你其實並不迫切需要的東西,真的讓你很不快樂嗎?你還要繼續為那些無休止的慾望奔波苦惱卻放棄享受現在所擁有的嗎?
唯一的答案是,金錢在滿足了我們最基本的需求後,它既不會帶來快樂,也不會帶來不快。
如果我們年收入在4…5萬元時,我們感到快樂並且過得有意義,那麼在我們有更多的錢時,我們也能感到快樂,過得有意義。如果我們年收入在3…4萬元時,我們感覺不到快樂,並常常伴有焦慮,感覺生活過得沒有意義,那麼即使我們每年掙到一百萬結果也一樣,我們仍然是不懂得使自己快樂、生活得有意義、愛做無謂擔憂的人,所不同的是,我們在更好的生活條件裡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