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富翁又怎麼樣?”
“不用天天去打魚,還可以幸福自在地曬太陽!”
“我不正在曬太陽嘛!”
富翁啞然。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財富不是幸福之源
富翁和漁夫哪個更幸福呢?不見得錦衣華服就是幸福,不見得粗茶淡飯不是幸福,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標準都不盡相同,所以,只要是自己認為是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幸福。
《2005年社會藍皮書》公佈了目前中國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金錢不是萬能的”,這句話在“澳大利亞幸福感指數”的調查中得到最佳印證。這項調查涉及澳大利亞不同地區2�3萬人口,結論顯示:悉尼等大都市中的人們最鬱悶,而“窮鄉僻壤”的人們反而活得最快活。在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幸福感比其收入預期的要高出一些,在東歐國家的幸福感則比其實際的經濟收入水平預期的要低一些。而經濟收入水平很高的日本,其幸福感卻很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做的幸福調查中,心理學家大衛·邁爾斯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極窮困的、基本的生活條件得不到滿足的地區。根據積極心理學大師塞裡格曼的觀點,財富只是缺少時才對幸福有較大影響,當財富增加到一定水平後,財富與幸福的相關就小多了。即便是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前100名,身價在1�25億的富翁,也只是比中等收入的人稍微幸福一點而已。此外,泰勒博士指出:金錢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魚翅和城堡),只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手段。有趣的是,我們經常搞不清楚目標和手段的區別,而犧牲幸福(目標)來換取金錢(手段)。
財富並不能使人感到幸福,可為何還是令我們如此痴迷呢?為什麼尋找生命的意義遠不及獲得財富來得實際呢?為什麼我們可以很自然地以物質條件為標準做決定,卻總是十分困難地以內心為標準去做決定呢?
從生物的進化角度來看,有可能是我們遠古的歷史影響了我們現在的行為。當人類還在原始時代時,更多的物質資源決定我們是否可以度過一個嚴冬或者自然災害,因此,儲存成為一種習慣。而發展到現代社會,我們不再為生活而儲蓄,而是為儲蓄而生活。對於廣大的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的人來說,他們並不能對“金錢買不到幸福”有深刻地認識,他們認為,如果生活中多一些金錢能使他們過得更加快活。社會心理學教授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他們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人們一旦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後,快樂的源泉主要建立在一些有意義的娛樂活動和豐富的人際關係等因素。而這些基本與金錢沒有直接的關係。一些心理權威教授曾說:那些無形的財富比有形的財富更能讓人得到快樂,快樂並不是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而是懂得享受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
財富不是幸福之源,財富僅僅是提高人們幸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可否認,在社會生活中,物質上的富有可以在幫助個人獲得幸福的同時也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幸福。有了金錢上的保障,我們不但可以對不喜歡的工作說“不”,更不會為賬單而感到煩惱。此外,賺錢的慾望可以成為積極的挑戰,甚至給我們啟發。但是,金錢本身並沒有價值,它僅可以帶來一些豐富的經歷。物質本身並不能給生命帶來意義或是精神上的財富。正如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所說:“人類刻苦勤勉的終點就是獲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藝術創作、科學發明、法律制定,以及社會變革。”可見,財富、聲望、知名度與其他目標都不能和幸福相比,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終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無論在哪種身份背景下,只有當自己覺得心靈舒坦,精神充實,才會感覺到幸福;只要打造一個簡單快樂的心境,過有意義的人生,就能提高生活的幸福度。反之,即使有再豐富的物質,有再多的愛,心靈沒有陽光,也是感覺不到幸福的。如果認識到這點,我們就會發現富翁是幸福的,漁夫也是幸福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幸福由心造
幸福就像是我們小時手中把玩的“萬花筒”一樣絢麗繽紛,當你轉動它時,裡面的圖案就會跟著變化,那多彩、漂亮的玻璃碎片,透過玻璃鏡子的反射,組合成許多美麗的圖案。不同的組合有著不同的的心境。
在1924年一個非常悶熱的夏天,羅素來到中國的四川。羅素和他的陪同人員各自坐著兩人抬的竹轎上峨嵋山。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