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朝廷須有秩序,臣願徵選山東儒生擬定朝儀,朝儀一成,自然綱紀肅然。”
“儒生?”
“對,儒生不足進取,但能守成,定朝儀必用儒生。”
聽完叔孫通的話,劉邦擺了擺手,“你去試試吧。”就在叔孫通準備退下之時,劉邦又叫住了他,“一定要讓我能做到才行。”這是句大實話,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很不守規矩的人。不過劉邦能說出這句話,可見此時的他還是一個有泥土氣息的平民皇帝。
得到劉邦的許可,叔孫通馬不停蹄跑到了山東魯地。因為那是孔子的故鄉,也是儒生的聚集地,在這裡他有太多老熟人。在魯地挑來揀去找到了三十人,當給這群人說完此行的目的後,大部分人還是比較認可也比較支援的,因為這無疑是一次進身的機會。但還是有兩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為他們看不慣叔孫通的處世方法,“你前後侍奉十多個主子,專以阿諛奉承為能事,我等不會附和。”聽完對方的諷刺,叔孫通呵呵一笑,罵了一句“書呆子”,帶著其他人返回了洛陽。
叔孫通榮幸的成了一名導演,組織找來的這些臨時演員在野外模擬演練,一個多月後,他請來了最主要的觀眾——劉邦。劉邦一看非常高興,“好!這個我能做到。”這一句評語,讓叔孫通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不怕群臣反駁,唯一擔心的就是眼前這位不守規矩的仁兄願不願意採納。這一次,他又成功了。
隨後的幾個月裡,叔孫通的導演生涯登上了一個新臺階,因為前一段時間是組織臨時演員模擬,現在有幸搗鼓正式演員們了。他把文武百官一連折騰了幾個月,終於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正式公演的時間到了。漢七年十月,咸陽長樂宮落成,劉邦正式遷都,諸侯群臣於此朝會。精彩的表演開始了。
天甫亮,禮官引領諸臣挨次進入殿門,廣庭之中,車騎武士布站兩旁,錦旗招展、劍戟林立。聽得一聲“趨!”武將各按官階排列西方,文臣百官排列東方,正襟肅立、鴉雀無聲。此時,劉邦乘攆而來,百官屈身俯首,不得妄動。然後百官依次趨前上壽,有不合儀節者當場拖出,自始至終,全無喧譁。觀此情景,劉邦大悅,“當皇帝原來能夠這麼尊貴。”
儀式完結,滿心歡喜的劉邦封叔孫通為太常卿,掌管禮儀,賞五百斤金。而叔孫通則更高明,把金子盡皆散出,籠絡人心。至此叔孫通榮幸地得到了一個評語:“識時務之聖者”。
無規矩不成方圓,劉邦討厭繁文縟節,但經叔孫通簡化了的朝儀卻依然展示了大漢天子的威儀,至此萬里河山正式進入西漢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