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旭日東昇—(四)天下歸心(1 / 5)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八年奮鬥,劉邦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了人生的巔峰,此刻的他雖然很是愜意,但還無意狂歡。項羽在這相似的崗位上僅待了四年,劉邦可不願意步他後塵,因此,就在將領們痛快的觥籌交錯之中,劉邦陷入了沉思。天道自在人心。劉邦沒有學過這句話,但他卻無師自通地領悟到了此話的精髓,因此他準備圍繞這句做些文章,因此他準備做三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是分封天下。

革命成功了,就要來個利益分享,雖然八個異姓王名單早已確定,但絕大部分將領還沒撈到什麼名分,如果再拖下去,局面可不怎麼好收拾。分封這種事,看似一件好事,但如果處置不當將會埋下很多隱患,猶如項羽四年前曾幹過的那一次;但不分封還不行,如果不分封鬧出來的事情將會更大。因此劉邦準備著手幹這件事了。

可就在分封前,難題還是出來了——諸將爭功不休。這些人都是一直陪在劉邦身邊的老將,大部分都是些粗人,個個都很牛氣,誰也不服誰。爭吵聲音此起彼伏,個個爭的面紅耳赤,大有拔劍相向的意思。

在這一片吵鬧聲中,劉邦準備把這件工作分為幾步走,第一步先分封二十幾個主要骨幹,穩住局勢。

第一批名單出爐了,蕭何、曹參、張良、陳平等二十幾個人榮幸登上了頭榜。這些人上榜似乎是不存在什麼爭議的事情,哪個人拉出來都是可圈可點,功績顯著。然而爭議還是尾隨而來。

最大的爭議是針對蕭何,因為蕭何所得食邑最多。食邑多少不僅代表自己的封地大小,更是身份高低、收入多少的標誌。在看到這個分封結果後,有人提出了疑義:“蕭何沒有軍功,竟然食邑最多,這太沒天理了”。諸將的爭吵聲音愈來愈響。

質疑的聲音傳到劉邦的耳朵裡後,他只是微微一笑。這種質疑他早已料到,這對劉邦來說不存在多大難題,因為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比喻要送給他們。

“知道獵狗嗎?”

“知道。”

“打獵,追殺野獸的是狗,而髮指示的是人。你們是功狗,蕭何是功人。”

這就是劉邦的說話風格,讓人一目瞭然、直觀醒目,雖然比較難聽但大家經過這麼多年的薰陶早已習以為常。諸將聽完,個個閉上了嘴巴,說的越多,代表自己越符合“功狗”這個稱號,閒著就閒著,沒必要去爭這個榮譽。

大家當著他的面不再說話了,但不代表就沒有了疑義,縱然蕭何的封號再公正,可我們還沒什麼稱號,因此這些人依然爭吵不休,也會聚眾私談。小團體一旦形成將有不可估量的實力,劉邦是不願意這種現象存在的。

一天,劉邦見此場景,納悶地指著聚眾談天的人問身邊的張良:“其在言何?”

“聚眾造反。”

“天下剛定,為何造反?”

“陛下所封皆親愛者,所誅皆仇怨者。諸將畏陛下不能盡封,又恐見疑而被誅,故聚眾造反。”

張良是個實實在在的牛人,他用智慧為劉邦解開過無數次迷局,下邊他要講的內容,也是劉邦本次出彩表演的開始。有他在身邊,劉邦能當上皇帝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當不上皇帝反而出奇了。

“這該如何?”

“陛下最憎恨者誰,且群臣共知?”

“雍齒!”

“那先封雍齒,則群臣自安。”

幸運的雍齒終於熬出頭了。雍齒這個人我們還是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的,因為他和劉邦之間有太多的恩怨。

雍齒是沛縣豪族,和王陵交好。劉邦在老家當混混那段時間,雍齒和王陵一樣看不起劉邦。然而王陵是心裡看不起,面子上還是比較客氣的,可雍齒卻是個眼裡不揉沙子的角色,時不時還有羞辱劉邦的舉動,當時的劉邦對這他惱恨異常。但惱恨歸惱恨,當時的劉邦也奈何不了他,因為雍齒既有錢又能混,劉邦碰到這快頑石也毫無辦法。

然而報復的機會還是來了。由於雍齒沒事找事的性格讓他惹上了官司,最終成功地把自己送去了沛縣的牢房。吃免費牢飯到也沒什麼大不了,但秦王胡亥沒準備免費管飯,因為胡亥想修驪山陵墓,全國各地招聘建築工人,沛縣政府很配合地去牢房裡湊人數,雍齒幸運中獎,而這次旅行的導遊正是劉邦。

接著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曉。劉邦本準備把雍齒順順利利送去修墓,可不幸的是半路一直有人逃跑,最終無奈的劉邦宣佈落草。而有趣的是雍齒卻沒跑,一直跟著劉邦轉悠,劉邦落草,他竟然也跟著,不合調的兩個人竟然走到了一起。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