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澤鄉起義——(二)稱王(1 / 3)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既然要造反,就要有個造反的樣子。陳勝無師自通地連著做了幾項很是像樣的安排。看來他真的很適合幹這份職業。

第一項安排是就是伐木。陳勝很明顯沒有保護環境的覺悟,造反的第一天就打發人上山砍伐樹木、竹杆,用來作為武器。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赤手空拳給胡亥說自己在造反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金屬物件都弄成鼎了,想做個像樣的兵器一時半會也不容易弄到,木頭棒槌隨便握手裡,只要能敲打人就行,反正多個物件多份把握。

第二項安排就是做了面大旗,比較拉風的那一種,旗幟上再繡個上個字,就算遊個行也比較威風。當然旗幟上的字是不能亂繡的,陳勝在搞刺繡工作前還是動了一翻腦筋。其一他認為嬴政的長子扶蘇和楚國大將項燕都有威名,前者被胡亥殺了,後者被秦軍打死了(具體打手叫王翦),雖然都死了,冒稱是扶蘇和項燕的部下,帶頭造反,肯定有人響應,關鍵是項燕,在楚國人心目中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用此旗號再好不過。只是能把扶蘇、項燕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能湊到一起用,哥你太有才了。其二是秦朝滅亡六國前期,楚國是當時較強的國家,最有實力和秦國對抗,在其被滅亡後,人們對其最為惋惜;更為重要的是,秦昭王曾誆騙當時的那個楚懷王去武關會面,結果把他逮回秦國,並折騰至死,因此楚國人對此耿耿於懷。其三是陳勝吳廣家鄉所在地就在楚國的地盤上。因此,陳勝很莊重的在大旗上繡了個“楚”字。

第三項安排就是搭臺。陳勝搭臺不是為了唱戲,而是進行誓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宣誓,當然也有做廣告的成份。在誓師時,先給自己定了個身份,自己稱將軍,吳廣為都尉。同時也不忘借那兩個軍官的頭用上一用,把倆人的腦袋放大旗下,唸唸有詞的,誠意十足的祭了幾旗。

造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得有個具體行動來表示表示。準備工作做好了,那就辦點事實吧。

這九百名苦力,袒露著右臂,拿著木棍竹竿,排著隊在陳勝、吳廣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鄉政府辦事處走去。大澤鄉當時不是縣級城市,縣轄小鄉鎮,配備三老這種最低階官吏,這三老是有地域性質的,實際上就相當於族長。有人會問那鄉下邊不還設亭?說實話,亭長那個角色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是個官,前邊已經講過了的。

過路行人覺得莫名奇妙,很多開始跟在隊伍後邊看熱鬧,跟著跟著覺得不對了,竟然直奔三老所在地去了。因為當時的宣傳工作全靠嘴說,你要不是一路上一邊走一邊喊“造反”,光看你手裡拿的那些木頭棒槌,別人還真不知道你要幹什麼。

幾個老頭整聚在一起聊天,還沒弄明白這群人要幹什麼,正在愣怔中間,發現人群竟然舉著木棍直奔過來,老頭子想跑也沒那體力,只聽人群中一邊喊“造反”一邊亂敲打。老頭子經不起這麼折騰,好了好了,我們投降。目的達到了,陳勝就這樣用輕而易舉的佔領了大澤鄉。

這次聚眾活動,收效頗豐,發現了人才也聚住了人氣。

人才方面,在群架中間有個人暫露頭角,名字叫葛嬰,這個人打群架很猛,也很有一套。應該說他的勇猛程度要在吳廣之上,現在算的是陳勝手下的首席名將。

人氣方面就更了不得,佔領大澤鄉後,陳勝、吳廣的造反名聲很快傳開了。讓他們這麼一搞,附近的窮苦老百姓沒心思種地了,扛著鋤頭,拿著扁擔,揹著鐵耙趕了過來,紛紛參加起義軍,隊伍一下子擴張了好幾倍。

有兵了,就更不能閒著了,再說就大澤鄉這個窮地方,想讓這群人吃飽飯也比較困難,怎麼著也的找個大點地方搞一搞吧?

小鄉鎮已不入陳勝的法眼,下一步是縣城——蘄縣。由於事起倉促,縣令連抵抗人員還沒湊足,那群遊行隊伍已來到了城外,再說老百姓也不願意跟著縣令折騰,陳勝依然是輕而易舉地佔領了縣衙。

因為縣城看似屬於政府部門,實際上沒有什麼兵力,就衙門那幾個人,抓個土匪強盜都還吃力,想和幾千人群毆那是找死。再說當初秦始皇怕地方造反,都沒給地方配備什麼人員,郡裡多少留一點人馬,軍隊幾乎全放在中央。現在陳勝突然起來鬧騰,老百姓們蠢蠢欲動要去應和,縣裡不光沒兵,連老百姓都不敢鼓動。

隨後陳勝又安排葛嬰帶著人,一路向東連攻下五個縣城。隨著遊行工作的順利進展,參加人員也逐日增加,到此時隊伍已經浩浩蕩蕩,擁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人、步兵數萬人。這下徹底翻身了,從個一窮二白的苦力翻身成了幾萬人的首領,他的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