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管住不叫誰上?韓信沒上陣的理由和那次鑽褲襠的理由不無二致。要我說就是怕死,和那個同樣有本事的管仲一個德性。如果你反對,我也無話可說,仁者見仁嘛。
項羽叫他滾,韓信鬱悶了。鬱悶的韓信準備換個老闆。現在天下除過項羽之外,還有兩個人比較有實力。
一個就是田榮,但韓信思來想去還是放棄了。應該說田榮和項羽是一類人,都是二百五。要是自己不高興,逮誰都敢砍。項羽砍領導,田榮也砍;項羽很勇猛,田榮也是。在相同型別的領導手下,肯定不會有什麼建樹。
第二人就是劉邦,應該說劉邦比田榮的實力更強。在關中已經十幾萬人,雖然項羽到咸陽後對他進行了剝奪,最後給他三萬人去當漢王,但劉邦以往的老下屬們還有好幾萬私自跟了過去,總計人數還是十幾萬。他的實力明顯要比田榮強。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很隨和。至少韓信現在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大家都這樣說。
因此韓信不畏艱辛地奔劉邦而來。
韓信前腳剛走,范增坐不住了。項羽雖然看不起他,但范增卻很重視。因為韓信曾經提的建議雖不被項羽採納,但范增卻很認可,他認為韓信是個人才。但范增對待人才的態度很特別,你不被重用,但也不能被別人用。因此范增派人隨後追殺而來。
看大門不需要智商,可逃跑需要智商,韓信的智商無疑夠用。他在幾條路上七扭八歪亂竄一氣,把追他的人弄的迷三道四,最終順利跑到了劉邦的手下。
可到這裡後,韓信失落了。到這混了一段時間,根本沒見劉邦的面,因此他依然很鬱悶。就在依然鬱悶的期間,他幹了一件事,但這件事在史書裡只是“坐法當斬”四個字一筆帶過。而我分析肯定是搶老百姓東西,甚至還殺了人,因為史書裡記錄的很清楚,“前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就劉邦“約法三章”的內容來看,要不是殺人放火應該不會淪落到這等地步。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堂堂大將軍會幹出這等齷齪事?我個人認為這完全可能。劉邦剛入漢中,軍隊約束肯定不會太到位,而此時當兵的經過長年磨練,都已經從窮百姓轉變成老兵痞,不趁機會搶一把發點小財簡直對不起自己。而不幸的是,韓信現在也正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老兵痞,他離大將軍的位置還遠著那。因此韓信肯定和前邊被砍的那十三個人幹了件很不地道的事。
此時的韓信那個悔呀,看大門雖然沒前途但能活命,跳槽過來不但沒前途還不能活命。悔恨的韓信看著前邊十三個人,每被咔嚓一個,心就會抽搐一次。就在他正準備成為主演,進入砍頭劇情的時候,有個人出現了。
當然,通常在電影裡我們見多了這種鏡頭,主角遇到這種情況,閉著眼睛不用動腦就會知道下邊會發生什麼事。
出現的這個人叫夏侯嬰,我們前邊提到過的,為了幫劉邦躲官司捱了無數悶棍,住了一年多監獄,這個人將在以後的劇情裡佔據很大戲份,並且我個人認為,他對劉家天下所起到的作用和我們新中國的一位元帥極為相似。
夏侯嬰剛好路過刑場,韓信遠遠看到,連忙大叫,“漢王不想統一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呢?”
這一聲吼起到了異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夏侯嬰站住了,並且饒有興致地跑過來看。這一看不打緊,夏侯嬰發現了個美男子。既會說話,又長得英俊,最終救了自己的命。看到此,我明白為什麼找工作要面試了。
最終,夏侯嬰救了他,並把他推薦給了劉邦。可劉邦和韓信交談後,劉邦對他並不感冒。韓信這次自我推銷不太成功,但這次不太成功的推銷卻吸引了另外一個人——蕭何。
蕭何現在管後勤保障,實際就是丞相干的一灘活。蕭何的重視,無疑是韓信這次推銷的最大的成果。隨後蕭何找韓信談了幾次天,愈加欣賞。
可蕭何賞識並不代表有出路,因為劉老大不認可。因此鬱悶的韓信準備再次跳槽。
而事實上,自從劉邦向巴蜀去的路上開始,一直到進入漢中,他的手下就沒消停的逃跑。因為跟他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河南籍、陝西籍、湖南籍……共同一個特點就是老家不在四川。我們跟誰都是混口飯,用不著跟著你跑這麼遠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混,因此不斷有人開溜。今天跑一個,明天跑兩個,劉邦又一次體味到當初押送犯人時的痛苦。
準備跳槽的韓信收拾完東西走了,蕭何知道了。這位仁兄二話不說,也沒給董事長打招呼,抬腿就去追。倆人上演了一部傳頌千年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我不想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