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張蒼暗自派人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不出所料——偽造。張蒼的老臉上浮現了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笑意。

證據確鑿,應該動手了。然而,張蒼靠在椅背上喘了幾口粗氣,對侍從說道:“去把張廷尉請來”。

“張廷尉”的名字叫張釋之,前邊提到過,這是一個有良心的狠人。

張釋之我在前邊提到多次,但沒有著筆介紹,事實上這個人很不簡單,並且他在劉恆心目中的位置是一般人比擬不了的(鄧通除外),張蒼在這方面也難望其項背。他的仕途經歷很能說明這一點。

有意思的是,張釋之出身和鄧通一樣,學習一般、家境富裕,成年後老爹掏錢給他捐了個郎官,打發他進京謀個前程。

然而他沒有鄧通的那份運氣,在京城渾渾噩噩地晃盪了十來年,花了不少錢卻沒撈到一個實差。郎官當到這份上,想混出頭已基本很難。因此,張釋之決定步絕大部分郎官的後塵——辭官歸鄉,做個富家翁。

而就在此時,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袁盎。

就在張釋之收拾行囊準備離京時,袁盎舉薦了他,並替他找了份工作——謁者。

張釋之留了下來,並在不久後得到了劉恆的召見。這是張釋之進京後第一次見到皇帝。至此,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那次面聖,張釋之就秦亡漢興之事侃侃而談,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並當場升了他的官——謁者僕射(謁者的長官)。

有了這個身份,就有陪皇帝溜達的機會。一次隨劉恆至上林苑觀虎,劉恆心血來潮,問了上林尉(上林苑長官)幾個問題,可上林尉滿頭冒汗、唧唧歪歪說不出個所以然,惹得劉恆勃然大怒。好在上林尉身旁的一名嗇夫(上林苑的一般小職員)及時解圍,對幾個問題作了周全解答。劉恆對嗇夫比較賞識,當場就決定讓他和上林尉換個位。

身旁的張釋之站了出來,“皇帝認為周勃、張相何如人也?”

劉恆想都沒想,答了一句:“年高德劭之長者。”

張釋之接著開口了,“周、張被稱為長者,卻不善言談,現嗇夫憑伶牙俐齒而被越級提拔,恐上行下效,樹不正之風。”

張釋之一句話壞了嗇夫的前程,可他本人在劉恆的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升了他的官——公車令,負責宮門警衛、接待、傳達之事。要說這也並不是多了不起的職務,只不過是個門頭而已。但張釋之的確是個人才,隨便為他搭個平臺都能幹出點成績。

張釋之剛當上門頭沒幾天,就幹了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事件起因是這樣的。一天劉恆召太子劉啟、梁王劉揖進宮,兄弟倆乘車就往裡邊跑,至司馬門沒下車直奔而入。

按漢律規定:除天子以外,任何人不得乘車入宮(皇帝專門交代的除外)。但劉啟身份特殊,一般人沒膽量在他們身上做文章。所以,此類事件也發生過很多次,但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好我好大家好,從沒人過問。可不曾想張釋之是個愣頭青,攔住劉啟、劉揖兩人,不但不放行,反而給他們扣上了個“大不敬”的帽子。

如此一來,劉啟不樂意了。劉啟的性格特點是執拗,用老百姓的話叫“別勁”。這個人將是我們隨後的主角,到時我們將會介紹他的這一特色。

張釋之叫他下車,他偏不;張釋之不讓他進宮,他偏要進。兩個執死理的傢伙幹上了。

誇張的是,張釋之頭腦一熱,連人帶車給扣了下來,任憑劉啟扯著嗓子吼,就是不讓他進門。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劉恆納了悶,叫劉啟、劉揖進宮,可左等右等不見人影。剛準備派人出去打探,已有人跑來,跪在地上哭訴道:太子被公車令扣住了。

劉恆一驚,還沒來得急表態,張釋之彈劾奏章也報了上來(辦事效率的確不是蓋的)。一個門頭彈劾當朝太子,膽子不是一般的大。要是換了別人,腦袋早就搬了家,可張釋之是執死理的佼佼者,根本賣太子的帳。

劉恆接下來的行為大出所有人的預料。他摘掉帽子,親自跑到門口去向張釋之賠罪,用行動鼓勵了張釋之的行為。而就在此時,長樂宮的薄太后也聞得此事,專門下了道特赦令送了過來。至此,劉啟、劉揖才得以順利進宮。

張釋之算是出了名。一個門頭扣住太子,讓皇帝、太后跑來求情,“膽大包天”四個字已難以形容這個人了。

縱觀整個古代史,劉恆是所有皇帝之中極為特別的一個人。深通權術但不失厚道,行事不顯山漏水但極為實用。他所說的每句話、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