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每件事,都拿捏的恰到好處,不溫不火還收效頗豐。應該說,在他身上,道家理論得到了充分展現。
張釋之這次把劉啟、劉揖兄弟倆搞的極其狼狽,但得到了劉恆的賞識,不但沒讓他穿小鞋,反而升了他的官——中大夫(賈誼也幹過)。劉恆的胸襟可見一斑。
中大夫還沒幹兩天,劉恆又給張釋之換了份工作——中郎將,統領禁宮護衛。扣押太子還有理了。
至此以後,只要提到張釋之,就會有很多人頭疼,這是一個油鹽不進的傢伙,愣頭青,啥事都敢幹;並且皇帝信任,很難搞。以至於很多人見了他就想繞道走。十幾年前,周昌碰到過的場景原封不動地發生在張釋之身上。
可在這個崗位上他也沒待多久。一次隨劉恆去看陰宅——霸陵。出於對百年之後人身安全的考慮,劉恆說了句:用石頭做棺槨,應該打不開了吧?
群臣一致附和,但張釋之卻又唱了句反調:“如果棺中有引起貪慾之物,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會被開啟;若無引發貪慾之物,即使沒有石槨,也無需憂慮。”
張釋之這種“唱反調”精神又一次獲得了成功,劉恆很快給他安排了個更關鍵的職務——廷尉。
掏錢買個郎官,在京城混了十來年毫無起色。眼看前途無望,決定捲鋪蓋走人,可不成想柳暗花明,突然毫無徵兆的找了份工作,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幾年間從跑腿傳話的低階小官連躍十幾級直接成了朝廷大員,比坐直升機還快。
至此,張釋之的專業特長可以向大家交代了——法家。他是法家學派的忠實追隨者。這個學派的人,行事出乎常理,但極為實用。西漢早期,道家為綱,儒、法、陰陽等各家為用,就這麼個大雜燴,開創了這個朝代的第一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