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劉恆一聽有“黃龍”,立刻激動起來,直接下詔,徵公孫臣進京為博士,由他牽頭負責草擬曆法,改換朝廷主色(將黑色改成紅色,土德崇尚紅色)。

張蒼真的坐不住了。小小地公孫臣竟然敲鑼打鼓地和自己搶飯碗,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隨即,業已92歲高齡的張蒼眯著雙眼,親自動筆,發揮幾十年文學功底,顫顫巍巍地寫了道奏章。這是一項體力活,他已經好多年沒幹過了。

耄耋之年,皆該壽終了。可你看看這位老同志,還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簡直是“勞模”的n次方。

說實話,連我自己都懷疑他的年齡,可找不到反駁的依據,只好人云亦云地記錄下來了。我真沒鬧不明白,這個生活都很難自理的年齡,是如何上班的,就算是混日子也得有那份精力才行。

不過當我們認識了一年後的那位新丞相,就多少會明白劉恆時期的“丞相”是怎麼一回事了。

簡單點說,劉恆時期的丞相不搞“德能勤績”這一套,也不按個人能力、親近程度、功績大小來確定,主要參考依據只有一條——年齡。只要你能活、資格老、精神頭足,就有機會熬成丞相。哪怕你在這個位置上啥話不說、屁事不幹,都沒關係,只要有口氣在就行。說白了,劉恆一朝,丞相基本上是在養老、混日子,也是前邊我對這些人著筆很少的原由了。實際上,這也是“君權”與“相權”拉鋸的結果,根本原因還是一句話:皇帝不相信這個崗位上的人。

好了,不在胡言亂語了,還是回到我們的正題上吧。

第二天早朝,張爺爺被攙進了未央宮,顫顫巍巍地行了跪拜之禮後,喘著粗氣開口了:“老臣有奏本”。

劉恆知道他會來這一套。“土德”被提出多年,張老頭一直反對。以往劉恆認為他說的話很有道理,畢竟年齡大、資格老,能活到現在不容易,“吃的鹽比別人吃的飯還多”,對這些虛無縹緲東西,劉恆還是比較相信老年人的。

然而,“黃龍現世”後,劉恆信任的天平開始傾斜,甚至對張蒼有些惱火——“難怪我升不了仙,原來是你這老傢伙給我定錯了位”。

皇帝耐著性子,緩緩展開了奏章,而臺下的張蒼已迫不及待地發言了。

畢竟年齡不饒人,張老頭的記性遠不如以往了,但罵人的功夫還在,他扯著嗓子,拉拉雜雜、顛前倒後地把“土德”之說駁斥了一番,捎帶把公孫臣本人罵的狗血噴頭。

劉恆的臉漸漸陰沉了下來。就在張蒼捶胸頓足之時,劉恆突然冷冷地問道:“黃龍何以現世?”

的確,這個傳言是“土德”理論能夠立足的關鍵所在。張蒼並不是不清楚這一點,而此時的張蒼並沒有找到合適的破解之法。既然沒有辦法,只好耍無賴了,他不經大腦地說了這麼一句話:“黃龍之聞,不可為信。”

這是句老實話,的確“不可為信”。但他這句話卻讓劉恆惱火,原因其實很簡單——劉恆相信。劉恆一輩子燒香拜佛、乞求成仙,對光怪離陸之事深信不疑,現在張蒼冷不丁要讓他“破除迷信、講究科學”,簡直是自尋死路。

我成不了仙還沒找你事呢,沒想到你現在站出來宣揚“除四舊”,作死的吧?

劉恆怒而起身,將奏章擲於地上:“狹隘!”拂袖而去。

這次早朝提前結束,群臣也得以提前下班,張蒼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同情,有人暗笑,而此時的張蒼卻滿心倉惶。

同情的人想幫忙,可自己對“五行”知識研究不深,在這個領域不敢造次;暗笑的人也沒敢上前湊熱鬧,畢竟張爺爺在朝廷裡混了很多年,從秦朝混到漢朝,從嬴政混到劉恆,老大換了一茬又一茬,他都能屹立不倒,絕不是蓋的。

而張蒼愣在了當場,老臉一陣紅一陣白。

俗話說“當局者迷”,人一旦被牽扯進一件事中,就開始不斷地犯迷糊,也會說一些很不合時宜的話。張蒼當了十幾年丞相,很瞭解劉恆的脾氣,一直都小心翼翼。可沒想到臨了卻搞了這麼一處。

丟人了,真是丟人了,九十多歲的老大爺,當著滿朝文武面捱了罵,的確不算是以件光彩的事。

張蒼被人攙扶著,顫顫巍巍、失魂落魄地離開了未央宮。

公孫臣進京了。

這個人的年齡也不算小,但和張蒼比起來,他完全可以被稱為是小朋友。並且皇帝親自出馬幫他掃除了障礙,事情就好辦多了。

年輕人精力旺盛,辦事效率也不錯。公孫臣很快就把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