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疑惑,劉卬兄弟四個不是在造反嗎?現在漢軍來了,怎麼著也得打一陣才是道理,傻不拉幾地退什麼兵呀?
問題是他們不得不退。關鍵原因就是路中大夫的那一聲吼。
路中大夫信口胡扯的那句“周亞夫率軍百萬前來救齊”,在叛軍中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心惶惶,隔三差五有人溜號。這種局面,本就讓劉卬很難控制,雖然開了不少會,做了一些思想工作,但效果不佳,大家一直認為劉卬是在忽悠人。甚至劉雄渠、劉闢光、劉賢三位兄弟,也開始覺得他不怎麼靠譜。
這讓劉卬很頭疼。
他本想餓死劉將閭,然後一雪前恥,真相大白。但劉將閭的生命力很頑強,被圍了三個月,依然生龍活虎。
這讓劉卬很失望。
就在此時,“漢軍將至”這條訊息傳來過來,叛軍炸了鍋,原來是個別人溜號,現在是成群結隊逃竄。
要說出現這種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造反,本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並且名聲不好。大家跟你幹,除過混口飯吃外,還希望能有個高收益、高回報。
但劉卬就不怎麼靠譜了。帶著大家在冰天雪地裡喝了三個多月冷風,挨餓受凍還憋屈,本就窩了一肚子火。現在可好,“百萬漢軍將至”,再跟你混下去,別說高工資,腦袋能不能留住都成了問題。
到了此時還不散夥。簡直就是傻蛋。
如此一來,大軍徹底散了。劉卬已沒有能力再控制這個局面,目光呆滯地頹坐在案前。
當初不撤兵。是害怕大軍一退而徹底崩盤。然現在,大軍已然崩盤,似乎已沒有了可選擇的餘地。再待下去,就這個局面,別說圍城了,劉將閭不跑出來找他麻煩已經很不錯了。
劉卬絕望地看了一眼臨淄城後,撥轉馬頭。返回了自己的封地。當然,劉雄渠、劉闢光、劉賢這三位兄弟。也有著相似的心境和經歷。
劉卬等人前腳剛走,欒布大軍就開了過來。
如此輕鬆愜意的平叛工作,讓欒布半天沒回過神。他還真沒想到,劉卬等人會如此扯淡。竟然搞了這麼一處。
回過神的欒布沒做停留,率領大軍直撲劉卬而去。
而此時的劉卬,正在忙著秀下限。
劉卬跑回封地後,開始了他無厘頭的表演。大冬天,光腳赤膊,坐草蓆上喝著冷水,給老孃請罪。老孃罵一句,他喝兩口冷水。等老孃罵累了,他也喝飽了。
他剛把自己灌飽。兒子劉德走過來,還說了一段話——“漢軍遠道而來,業已疲憊。正是襲擊的大好時機。兒子願整頓殘兵,迎面而擊。若不勝,可逃亡大海。”不得不承認,劉德還真有點造反的天賦,最起碼要比他老爹強出很多。
可劉卬疲憊地抬眼看看兒子,長嘆一聲。絕望地說道:“軍已渙散,不可再用了。”然後擺了擺手。把兒子撂過了一遍。
劉卬不準備造反了,也沒準備逃跑,留給他的似乎只剩下一條路——死。要說“死”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一杯毒酒就可了賬。
可劉卬卻遲遲下不去手。
就在此時,漢軍到了。
率先跑到的是功高侯韓頹當。
這位韓頹當大家很陌生,但他老爹卻很熟悉,因為我在第一卷中做過介紹——韓王信。前邊提到過,這個人實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重名,為了容易區分,照搬史料,給他起了這麼個名字。
也許有人還記得,劉邦鬧革命時,韓王信表現搶眼,被封為韓王。劉邦稱帝后,鑑於韓地位置關鍵,就讓韓王信搬到了山西太原。
搬來沒多久後,匈奴南下,把韓王信給圍了起來。韓王信忙向劉邦求援,可劉邦卻告訴他“再頂一陣”。萬般無奈之下,韓王信派人去和匈奴單于冒頓談判,把冒頓結結實實忽悠了一頓。
頂了一段時間後,劉邦來了,匈奴人走了。可由於韓王信和冒頓搞過談判工作,因此劉邦對他大起疑心。不得已,韓王信帶著全家老小投奔了匈奴。
在匈奴的頹當城,老婆又給他生了個兒子,就地取材,起名為韓頹當。實際上,他的大兒子劉俱也同時得了個兒子,取名為劉嬰。
既當了爹又當了爺,按理說韓王信應該是快樂的,但他卻快樂不起來。因為,冒頓架空了他。
再後來,他被派上了前線,死在了參和(山西高陽南)。
韓王信一死,韓家人的日子過的更加艱難。挨餓受凍、忍氣吞聲,終於有一天,他們忍受不了了。漢文帝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