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的韓頹當和韓嬰帶領自己的部署,返回了漢朝。
韓家人歸來,漢文帝劉恆給予了高度重視,當即封韓頹當為功高侯,韓嬰為襄城後。
這次欒布平齊,四處徵兵,韓頹當就跟了過來。並且他表現的可圈可點,史料給了個評語——功蓋諸侯。
現在,該輪到他表現了。
韓頹當到膠西后,派人給劉卬送了一封信。內容如下:奉召誅殺不義之人……投降者無罪,恢復原有爵位;不降者全部誅滅……至於如何處置你,就看你怎麼表現了。
在威逼利誘下,劉卬竟然傻著臉看到了一絲生機。
他準備投降。
真不明白他是咋想的。從古至今造反作亂,若兵敗,似乎只有一條路可走,沒道理讓你鬧了一陣後,還能平安無事。高興了造反,不高興了投降,這種兵痞式混法,似乎只有王朝末年才容易出現,猶如明末時的張獻忠。而劉啟一朝,還是漢王朝的初期。在此時想用這個方法糊弄朝廷,好像不太適用。
劉卬來這一手,真不知道他的腦袋是咋長的。
思想決定行動。劉卬當即動身,肉袒漢營請罪,還對韓頹當說了一段話,其中有這麼一句——“卬守法不慎,驚擾百姓,害將軍辛苦遠來。”
按劉卬的說法,自己根本就沒造反,只是不小心犯了法而已。他能把自己的造反事業形容的如此輕鬆,真是個“偏才”。
韓頹當白眼一翻,問道:“奇了怪了,你們辛辛苦苦打了三個多月仗,只是‘守法不慎’?”
這的確不太好抵賴,畢竟事實擺在那。劉卬瞪著眼想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個藉口,“晁錯不義,侵奪諸侯,擔心他敗亂天下,所以七國發兵,只為誅晁錯而已。現在晁錯已見殺,所以我就謹慎收兵。”
韓頹當還沒見過這麼無恥的人,睜眼說瞎話根本不用打草稿。他鄙視地看了一眼爬在地上的劉卬後,不屑地反問道:“就算晁錯不義,你為何不向聖上進言?既然是誅晁錯,為何去攻打齊王?”
劉卬語塞了。是啊?我他媽為什麼不西進去和劉濞會合,反而和劉將閭幹了三個月架?這不是閒得找抽嘛。
而此時,韓頹當已從袖中抽出了一份聖旨,抑揚頓挫地告訴傻愣著的劉卬:你應該去死。
劉卬絕望了。鬧出了那麼大動靜,竟然還準備活命,真是閒的沒事幹,跑出來自尋其辱。就在他懊悔不已時,有人早為他乘上了一杯毒酒。劉卬顫抖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好了,就這樣吧。劉卬蹩腳的表演就到此結束了。
應該說,劉卬並不寂寞,因為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已在陰陽路上等他了。
這個人,心氣很高,目空一切,說起話來人模人樣;但腦子簡單,能力很差,辦出來的事不敢恭維。他自認為是個人才,事實上,他什麼都不是。
這個人,我無話可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