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使者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終於又一次兩手空空地來到了呂雉面前,規規矩矩地磕磕頭,再把周昌埋汰了一頓。

在這件事上,這位仁兄已經麻木了,他現在已經不再研究如何把事情辦好,而是一直在尋找措辭把話說好,既不讓呂雉罵他太狠,又不能把周昌激的過火。事情辦到這種地步,真是難為這位兄弟了。

呂雉耐著性子聽完使者的哭訴,臉上佈滿了寒霜,冷冷地說道:“傳詔!宣周昌進京。”

使者一愣,他以為自己的耳朵出問題了,一直以來不是都在召趙王進京嗎?這個老寡婦不會是氣糊塗說錯話了吧?

使者鼓足勇氣輕聲問道:“周昌?”

呂雉鳳眼一瞪,說道:“對!周昌。”

使者連忙唱了聲“喏”,退了出去。

說實話,使者在進宮前,已預料到呂雉會毫無創意地再讓他去趙國傳詔,因此連行李都沒卸,認為太麻煩。反正來來回回就這一件事,不把他的兩條腿遛斷不算完。

使者又一次出發了。

京城和趙國間的幾條小路,他算是摸的門清。我一直認為,“傳詔”這種事情通常情況下是很風光的,當然也不排除會伴隨一些危險。而這位仁兄,竟然把這份工作乾的如此無奈,還營造了些喜劇色彩,不得不讓人佩服。

使者又一次站到了周昌的面前。

這一次,周昌沒有了拒絕的理由。

當得到周昌將即刻進京的答覆後,使者鬆了一口氣。透過這一陣鬧騰,這兩位仁兄已經熟絡的不得了。使者心裡清楚,周昌這次可能要完了。對他而言,這次成功的傳詔,沒讓他感到一絲快感,反而有一些失落。但對於這一切他是無能為力的。

周昌可能真的要完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

劉如意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極為聰明的小王爺在得到周昌即將進京的訊息後,放聲大哭。這個人是他目前唯一的依靠,而現在這個人要倒了。對於這一切,除了放聲痛哭之外,他別無它法。

周昌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他甚至把自己的棺材板都準備的停停當當,也把家裡的後事做了一些安排。

整整衣衫,準備上路了。

回頭望了望痛哭流涕的劉如意以及周家老少,周昌心中有些絞疼,他真不清楚等待著這些人的會是個什麼樣的結局。劉邦不是肆意屠戮的人,而呂雉呢?周昌猜不透這個女人。

周昌咧咧嘴,故作輕鬆地想安慰他們幾句,但話道嘴邊,卻哽咽難言。這也許真的就是訣別。

周昌平息了一下心情,揮了揮手,“回、回……回去吧。”然後登上馬車,絕塵而去。

而此時的京城也不怎麼安靜。

實際上,呂雉召周昌進京的訊息,早已在長安城內傳播的沸沸揚揚。一些有良心的人坐不住了,他們都曉得周昌都做了些什麼,也可以想象得到姓周的這次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周昌是個不招人待見的主,但這是個好人。他之所以不招人待見,是因為他的眼裡揉不得沙子;之所以說他是個好人,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因為個人恩怨而和別人一較短長。

正因如此,坐不住的人不多,但也並不是沒有。站出來替他說話的人是蕭何。

這位老同志真是看不下去了,他現在雖然萬事小心,但畢竟還戴著“相國”的帽子,更何況他和周昌共事多年,雖然私交一般,但在大是大非上,他和周昌是趴在同一個戰壕裡的。

實際上,蕭何對呂雉最近的行為也很是不滿,但這畢竟**之事,他一個外臣是不能隨便參和的。

更重要的是他不敢,自從那次“誅群臣”的訊息在滿朝文武中傳播開來以後,很多人都不自覺地閉上了嘴,當然也包括蕭何。群臣們的舉動,為呂雉的瘋狂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可現在,蕭何覺得自己該站出來說句話了。因為周昌幹了件大家想幹但都不敢去幹的活,於公於私,他蕭何也不適合再裝聾作啞。

蕭何顫顫巍巍地進宮了。和呂雉拉了半天家常,終於把話題繞到了周昌的身上。

不提周昌還好,一提到姓周的,呂雉憤怒了起來,大有把周結巴碎屍萬段的意思。

待呂雉罵的差不多了,蕭何試探著說道:“太后息怒,切莫傷身。周昌木訥,不善言辭,所行常有偏頗,太后無需和他計較。對此人,太后何不效仿先帝,寬厚示之,以彰體恤群臣的胸襟?況且,此人對朝廷有功,對皇帝(劉盈)有功,如若動他,恐傷皇帝的心。”

蕭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