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我前邊介紹過,周昌這個人說話不利索,膽子卻非常正,三個字就能概括他的性格——不怕死。只要讓他認準個理,九頭牛都拉不會來,不和你比劃個一二三不算完。劉邦在世時,只有這位仁兄開始較真,劉邦就開始頭大。

也許大家會疑惑,就這麼一個人,稱帝后的劉邦為什麼還要把他留在身邊?

事實上,原因也是很簡單。

一是有用。

周昌這個人雖然執死理,但不是個糊塗蛋。由於他說話的能力很差勁,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想事情上。一件事出來,他會翻來覆去把事情琢磨的稀爛,然後精挑細選幾個簡單的詞彙表達出來,如果用詞過多,就他那說話方式,講完一件事得需要一整天。

因此,每逢他說出的話,都是深思熟慮也一針見血的東西。簡單點說,這些東西對劉邦很有用。

當然,如果劉邦對周昌的意見有疑義,通常情況下會拍拍屁股走人,絕不願意卯著勁和他爭辯,因為那是一件極為費力的事情。如果你不想信的話,大可找個結巴爭辯一場試試,肯定能把結巴累的半死,也能把你氣的半死。

由於雙方不容易發生爭執,就不容易把事情鬧僵,這反而讓周昌更容易執死理,還不容易被砍頭。結巴,在有些時候反倒成了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本,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說出來會砍頭,他說出來反倒增添了一些笑料。

如此一來,周昌成了西漢初期唯一一個啥話都敢說的主。

其二是忠誠。

我們整天在講“忠誠”,而真能把這兩個字講明白的人沒幾個。說實話,這兩個字我也講不好,但我清楚,周昌的行為配得上這兩個字。

這個人心誠志堅,身守大義。於公,他一身正氣,眼裡揉不得沙子;於私,卻沒半分計較。這個人當過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又做過趙國丞相,可一直以來,都是個窮光蛋。他之所以能夠震懾那麼多人,是和他那一身正氣分不開的。

這個人不迎合,不盲從,認準一件事,就敢和任何人叫板,包括劉邦和呂雉。以天下為重,以自身為輕。為國敢於擔當,為義勇不畏死。這種人,無論是在兩千年前的漢朝,還是兩千年後的今天,都是值得崇敬的。

就這麼一個人,劉邦如果不把他留在身邊簡直是對不起自己,更何況劉邦還是識人認人方面的絕頂高手。

寫到此,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力不從心,因為依然沒把這個人介紹清楚,但還是收筆吧。

我之所以在這裡對周昌做了這麼一個介紹,是為了讓大家弄明白他深受劉邦器重的緣由,也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呂雉接下來的行為。因為不鬧明白周昌這個人,會讓我們對下邊的故事情節感到莫名其妙。

幾經周折,周昌終於邁進了大殿。

呂雉怒視著周昌,恨不得衝上去咬他一口,她對這個人真是恨透了。

現在的周昌反倒若無其事地走了過來,規規矩矩地磕了個頭,行了個大禮。

沒等周昌把禮節搞完,憤怒的呂雉都離開鳳鑾衝了過來,張口就來了這麼一句,“你不知道我怨恨戚姬嗎?為何不放趙王進京?”

這種*裸的狠話都講了出來,真是被周昌給逼急了,氣急敗壞完全能形容她此時的狀態。呂雉算是壞的可愛,一點不藏著掖著,把壞事都說的擲地有聲,冠冕堂皇。佩服!佩服!

要說老寡婦發飆了,按理說周昌應該收斂一點,多磕幾個頭,多認個錯,然後套套近乎,才便於皆大歡喜。

如果周昌這麼搞了,那就不是周昌了。這是個硬骨頭,當初劉邦見他都頭疼,呂雉也肯定好不到那。

周昌一聽老寡婦要殺人,氣就不打一處來。這位老兄把牙一咬,脖子一擰,狠話開始往外邊撂了。

周昌怒聲說道:“先、先……先帝把趙、趙……趙王託付於我,我、我……”周昌一生氣,口吃的毛病更嚴重,一句話唧歪的受不了,讓呂雉聽的極其費勁。

呂雉氣急敗壞地問:“你要怎樣?”

“我、我……我聽說太、太……太后怨恨戚、戚……戚夫人,想、想……想把趙、趙……趙王召、召……”

由於生氣,周昌結巴的極其嚴重,把呂雉急的在他面前來回晃動。她已經好長時間沒和這位老兄聊過天了,一句話能把人急死。

呂雉走來走去繞了半天都沒等周昌把下半句話憋出來,因此急不可耐地接話道:“召?召他來殺掉!那又怎樣?”

周昌徹底惱了,老寡婦不光學他說話,還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