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真不愧是個老油條,只用三個字就矇混過關。王陵第一個表態,陳平第二個發言,周勃直接來了個“複議”。
這三個字和場景聯絡起來,明顯是在支援陳平,但認真體味,卻寓意很深。說白了,他既支援王陵,也不反對陳平,你不管怎麼深究,他都是四平八穩。
呂雉並沒探究周勃的話中之意,因為她很高興。留下三人,有兩人贊成,如果舉手表決,自己的這個提案無疑是透過了。
呂雉伸了伸懶腰,“你們下去吧。”
磕完頭,王陵甩袖而去,陳平、周勃勾著腦袋隨後而行。
出的宮門,王陵猛然轉身,怒目圓睜,狠狠地問道:“阿諛奉承、背棄盟誓,有何面目見高祖於地下?”
陳平微微一笑,“當面廷爭,臣等不如君;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君不如臣等。”說完,扭頭而去。
周勃向王陵拱了拱手,道聲“告辭”,大步走開。
王陵愣在了當場,茫然地望著兩個人離去的背影……
兩個月後,呂雉接連下詔:王陵遷為太傅,陳平遷為右丞相,審食其為左丞相,任敖為御史大夫。周勃仍就原職——太尉。
“太傅”是什麼角色,大家很清楚,說白了是太子的老師。可現在皇帝劉恭的年齡又是幾何?答案是“四個月”。皇帝都還是個小鱉娃,更別指望有什麼太子了。
王陵現在背上了這麼個職務,他要想找點事幹,最少還的等十幾年。
呂雉這是要幹什麼,王陵很清楚。王老頭很生氣,老臉一拉:他孃的,老子不幹了。
當即,王陵託病辭官,撂了挑子。
王老頭雖然說話不好聽,但依然得了個善終。直至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病逝故里,諡號“武侯”。
值得一提的是,王陵之所以能夠善終,還是沾了審食其的光。王陵前腳剛走,審食其就在呂雉面前替他說了半天好話,讓老寡婦消了氣,沒再去找王老頭的麻煩。由此看來,人際關係複雜點還是比較好的,要不然,只能吃啞巴虧。
王陵說句狠話,撂了挑子,雖然心裡不怎麼舒坦,但日子過的還算愜意。陳平和周勃雖然周旋得當,卻時時都面臨挑戰。
不過在介紹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前,還有很多人、很多事需要介紹,那就讓我們一層層緩緩解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