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通常是根據他們債權人的利益而進行的——那麼他們就能在下一個繁榮時期以有利的條件進行清算,或者發現根本沒有清算的必要——這在佔有優勢的繁榮時代尤為重要,並且挽救了許多實際上不能適應生存的廠商,使他們與其他適應者一樣生存下來。但儘管如此,它還是延緩或者阻礙了到達穩定、均衡狀態的過程。
經濟生活趨於托拉斯化,這在大型聯合企業內部以及它們的外部,形成了永久的並且是連續的失調;因為,如果在所有的生產部門都存在自由競爭,那麼,實際上這隻能是完全均衡了。此外,由於某些廠商,尤其是老廠商,他們有一定的財政力量,所以調整並不總是十分迫切的,它也不是與生死存亡密切相關的問題。而且,外界還有一種做法,支援處於困境中的廠商或者整個工業,例如政府補助金,它的發放基於這樣一種善意的或者說虛假的假設,即困難只是暫時的,且困難是由外界環境造成的。
在蕭條時期,常常也有對實行保護關稅的要求。所有這些都與老企業的財政力量一樣,以同樣的方式發揮作用,而且還存在機遇因素——例如出現在關鍵時刻的好收成。最後,蕭條過程中的非正常情況有時候會產生過渡補償的影響。例如,如果一種未經證實的恐慌不恰當地貶低了某家企業的股票,因而開始了一種糾正性的上升運動,那麼這種上升運動就可能反過來進行得過於激烈,以一種不相稱的高價維持該股票行情,並可能導致小規模的虛假繁榮,這可能在一定條件下持續下去,直到出現真實的繁榮。
商業週期(16)
當然,最終達到的狀態決不會與一個沒有發展的系統的理論情景完全一致,在這種理論情景中將不再有利息形式的收入。相對短暫的蕭條時期獨自阻止了這個現象的發生。儘管如此,總會出現接近無發展狀況的現象,而且這種狀況,由於相對穩定,可能又是實施新組合的起點。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得出結論:根據我們的理論,在兩個繁榮之間必定會存在一個吸收過程,它最終會到達接近均衡的位置,而產生均衡就是它的功能。這對於我們是重要的,不僅因為這種中間狀態確實存在,並且對其解釋是每一種週期理論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因為只有證明了這種週期性的準均衡狀態的必要性,我們才完成了我們的論證。因為我們從這個狀態出發,而發展的波動首先就是從這裡產生——不管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否或者什麼時候出現過。我們甚至可以僅僅假設一種初始的“靜止”狀態,以清楚地突出波動的性質。但就我們用來解釋現象本質的這個理論而言,僅僅說商業週期的波谷事實上是跟隨著每一個波峰,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說明它是必然的——這不能被簡單地假定,也不能用指出這個事實而代替對它的證明。由此,一定量的學究行為在這部分似乎還是需要的。
第二,除了對剛剛引起我們注意的創新的消化,蕭條時期還有其他一些作用,這種作用確實不如那些它得以獲得名氣的現象那樣重要:它完成了繁榮所容許的情況。同時這種影響是持續的,而讓人感到不愉快的現象是暫時的。商品流被充實或者說被豐富,生產被部分地重組,生產成本被縮減,起初作為企業家利潤出現的東西最終增加了其他階層永久性的真實收入。
儘管這些作用一開始就遇到各種障礙,但由我們的理論得出的這個結論,卻被這個事實證實了,即正常過程的蕭條時期的經濟狀況,在整個過程中,並不像滲透於其中的情緒將使人產生懷疑那麼沉悶。除了這個事實,即經濟生活的大部分通常幾乎不被幹擾,於是,在多數情況下,總交易的實物數量只是微微下降。蕭條造成的荒廢殘跡這個流行的概念是如何被誇大的,這一點可以透過任何對危機的官方調查來表明。儘管週期運動,它在繁榮時期出現的通貨膨脹以及在蕭條時期出現的通貨緊縮,必然特別強烈地以貨幣形式表現,但這不僅適用於根據商品作的分析,而且適用於根據貨幣作的分析。與平均年份數字相比,總收入在繁榮時期的上升以及在蕭條時期的下降,不會超過8%到12%;甚至在美國也是如此(參考米切爾的論述)。
在美國,發展的強度可能比在歐洲使這個波動更加顯著。阿弗達農已經表明,蕭條時期價格的下跌,平均上只構成一個低的百分比,並且真正大的波動是在個別物品的特殊條件下產生的,它與週期運動沒有什麼關係。對於所有大規模的一般性的運動,比如戰後時期,這些同樣可以說明。當那些事件(恐慌、破產的蔓延等等)的非正常過程且不斷變弱的現象,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不可預測危險的焦慮都消失的時候,公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