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火苗,玻璃窗碎裂殆盡,一扇扇窗子黑洞洞的,看上去像是吃人的嘴巴。
他縮回了自己的腦袋,然後對著身後的步兵打了幾個手勢,從他的武器看得出來,這支部隊並非是德軍實驗用的那個營,也並非是什麼主力部隊,而只是一支用來在城市作戰中消耗的步兵。他們手裡的武器以毛瑟步槍居多,大部分人甚至都沒有配備冬季作戰用的白色罩衫。
後面的一些德軍正在費力的把重型裝備推上來,他們推得東西有些像一門大炮,只是比起德軍的75毫米口徑野戰炮來,這個傢伙要高一些,也看上去更笨重一些。
兩名德軍士兵用手賣力的搓著輪子,其餘計程車兵有的用力推,有的用力拉,終於把這個體積不小的武器弄到了拐角處,這個時候上面罩著的帆布才被人扯開,露出了武器的真正面孔。
這是根據前線需要定製的量產版“步兵腓特烈”,也就是原來步兵們自己改進的多管鐵拳火箭發射器的工廠正式生產版。它的武器代號是“馬克思”,不過士兵們還是喜歡叫這個玩意“建築物破壞者”。這個名字他們沿用了差不多一年,所以更親切也更容易讓人記住。
“預備!”隨著在前線指揮的排長大聲的喊出了口號,一群德軍士兵突然發力,把這門多管火箭發射炮推過了牆角,架設在了寬敞的街道上。對面蘇聯人的子彈雨點一般打在這門火箭炮上,發出了叮叮噹噹的響聲。
一名士兵膝蓋中彈,倒地慘叫,被兩名戰友拉著身上的戰術背心揹帶拖回到了拐角處。隨著一聲令下,工兵壓下了發射裝置,這門火箭炮就在劇烈的晃動中,開始噴射出一枚接著一枚的火箭彈。
“小心!注意安全!”隨著一聲命令,大家都儘量壓低了自己的身體。隨著嗖嗖的聲音,噴射出來的火箭彈隨著整個火箭炮架子的略微搖晃,散佈到街道盡頭那棟大樓正面,如同一柄重錘,一下一下敲打著建築物的牆體。
煙塵開始蔓延,大樓的牆體隨著窟窿的不斷增多,隨著火箭彈爆炸之後承重結構的土崩外界,開始緩慢的坍塌,最終在白煙中轟然倒下,帶著裡面幾十名蘇聯士兵,倒向地面碎成瓦礫。
一名德軍士兵藉著煙霧,衝出了牆角,越過還在冒煙的火箭發射車,跑到了街道的另一側,他端起手裡的突擊步槍,掩護跟著跑過來的另一名士兵。
這個士兵跑過街道之後就匍匐在了路邊,動作麻利的架設起了一挺機槍,讓黑洞洞的槍口指向了敵人的方向。他的身邊,第三名跑過來的德軍副射手把彈藥箱丟在身邊,然後托起機槍的彈鏈。
然後更多的德軍開始靠著牆向街道的盡頭摸索前進,他們前進的非常迅速,彎著腰儘量減少自己中彈的可能性。很快這些士兵就完全佔領了這條大街,後續部隊開始進入樓道內,逐一排查有無蘇軍士兵藏匿。
槍聲從稀疏逐漸變得密集起來,德軍與反撲的蘇軍隔著幾個建築物激烈的交火,傷亡開始逐漸增加,原本幾乎空無一人的德軍野戰醫院,只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躺滿了整整400名負傷計程車兵。
原本計劃堅守一個月的斯摩稜斯克,在德軍新式打法造成的分割環境下,無法形成有效的支援和調動,只一天的時間裡就丟掉了四分之一個城市。德軍有條不紊的梳理街道,忍著傷亡強行與蘇軍輪番作戰,讓蘇聯守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939年3月25日,斯摩稜斯克巷戰依舊,但是蘇聯的天氣,已經從寒冷,變得略微暖和起來。
第838章 839哪裡才是盡頭
空氣依舊是那麼的乾燥,冬天即將遠去的時候,整個俄羅斯境內似乎都沒有降雨的意思,但是這裡的道路因為雪水融化而變得泥濘,影響德軍推進速度的因素似乎又多了一個,那就是讓人惱火的泥巴還有坑窪。
前線的德軍現在的狀態還算不錯,至少南部還有中部兩支德軍主力部隊現在已經進入到了停滯不前的狀態中。倫德施泰特還有克盧格兩人的部隊在圍困了斯摩稜斯克之後停止了前進,而南部的德軍在推進到了伏爾加河流域,威脅到了斯大林格勒之後,也沒有再向前進攻。
但是這並不代表泥濘的道路沒有給德軍造成麻煩,漫長的補給線讓德軍的後勤部隊鬱悶萬分,他們不得不和泥濘還有崩壞的道路做鬥爭,把前線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補給品準時的送到作戰部隊的手中。
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個規模浩大甚至比前線作戰還要讓人崩潰的繁雜工程。德軍後勤部隊甚至要比前線作戰部隊的兵力還多,他們拼命的和各種各樣的不利因素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