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功能在於交流,因此,文字的形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實用性。一種不具備實用性的文字是沒有生命力的,因為它不便於書寫。既然文字重在交流,那麼,天下百姓在使用文字時,便常常會創造出書寫簡便的字型。這種來自民間的創造有利有弊,積極的一面是為文字書體的演變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而消極的一面則是造成了文字使用的混亂。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文化算不上先進。但是,秦國在軍事、經濟方面力量的強大,卻是其他六國遙不可及的。所以,最終由文化並不發達的秦國統一中國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這在中國歷史上常發生。隋朝一統天下、蒙元鐵騎征服,都是文化弱軍事強者的勝利。儘管秦國能憑藉軍事手段統一天下,然而從文化發展層面來看,秦國文化與被滅掉的六國文化還是有差距的,齊文化、楚文化都比秦文化先進。因此,秦國的文字也並不是戰國時期最先進的文字,因為它不夠簡便、實用。
二十八 統一制度(3)
秦始皇統一文字採用的正是秦國小篆。小篆華美、整齊,觀賞性很強,但是,小篆的最大缺點是不便書寫。戰國時代有許多縱橫家,他們往往一天之內就要書寫幾千字的文章以說服君王,若用小篆來書寫,顯然無法完成。
當時,使用得最多的應當是從大篆發展出來的更為簡便的書體——隸書。
我們今天看到的秦簡中大量存在的隸書,便是秦始皇用小篆統一文字失敗的一個明證,它從一方面說明了簡便易寫的隸書代替了秦始皇強制推行的小篆。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秦簡中大量使用隸書就斷定秦始皇是用隸書統一文字的,這是有違史實的。
提到隸書,問題頗多:一是什麼是隸書?二是誰創造了隸書?三是秦始皇為什麼不用隸書統一文字?四是如何評價用小篆而不用隸書統一文字的利弊?
先說第一點,什麼是隸書?
隸書的“隸”,意思是“隸屬”,隸書是隸屬於某一種文字的簡便書體。既然西周、東周使用的都是大篆,那麼,隸書應當是隸屬於大篆的一種簡便書體,當然這是古隸書。換句話說,隸書是大篆的手寫體。在用大篆勒石刻碑之前,需要起草相關的文字,而不假思索就直接勒石刻碑是不可想象的。當時,應當是在不易儲存的材料諸如木簡、竹簡之類上起草碑文文字。
再說第二點,誰創造了隸書?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時期的程邈創造了隸書。這個說法最早見於西晉書論家衛恆的《四體書勢》。秦朝有一個叫程邈的徒隸,因為犯罪入獄。程邈看到當時獄官用不便於書寫的篆書寫字,就對篆書作了修改,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創立了一種新的字型。秦始皇看了改動後的新字型,很是欣賞,不僅赦免了程邈的罪,還封他為御史,並將這種字型在官獄中推行。程邈原來的身份是個徒隸,因此起初新字型專供隸役使用,便把這一書體稱為隸書(或曰下杜人程邈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十年,從獄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使定書。或曰邈所定乃隸字也——《四體書勢》)。
衛恆的隸書之說流傳極廣,影響很大。但是,這一說法在理論上講不通,同時也不符合文字書體創造的實際情況。從理論上講,任何一種文字的書體都不可能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它應當是無數書寫者共同創造的產物,唯此,才可能得到眾多書寫者的認同,發揮其交流思想的作用。從實際上講,有現存出土文獻佐證。今存秦武王二年(前309)的青川木牘是秦武王時期的相國甘茂在平蜀之後,公開發布的有關土地管理的文告。在青川木牘裡,已經出現了不少用隸書書寫的文字,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秦國的官方文書已在使用秦隸。青川木牘的書寫時間比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公元前221年早了八十年。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八十年前的官方文告中,就已經存在古隸書字型。由此可見,隸書不可能是秦始皇時期程邈一個人創造的。秦隸的真正創造者應該是秦國的無名文吏,他們在長期書寫過程中痛感小篆的不便,出於工作的實際需要,他們從簡化大篆開始,再到簡化小篆的長期實踐中創造了秦代隸書。
第三,秦始皇為什麼不用隸書統一文字?
六國文字錯雜,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後確實需要將其統一,這不僅方便政令通行,而且對文字本身的規範化也極為有利。隸書書寫便捷,秦隸也早已存在。從理論上講,用隸書來統一天下文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秦始皇卻採用了小篆統一天下文字。小篆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