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1 / 4)

穿皂衣的是幹什麼的?”左右答道:“是廷尉官屬。”於是他就召視他們的文書,看畢說道:“這些我都可以念,你們我能就案情進行判決嗎?”有司見他年幼,就隨口敷衍說可以。於是他仔細地看了下案情,思忖良久,最後便在案卷上寫下了判詞並簽署上(將案犯)杖五十。那些案事人抱著這份判案,覺得有些左右為難,只得向皇帝請示。蕭衍看過了判詞,覺得兒子判得尚能符合案情,即帶著笑容成全了兒子的判決。而且,從這以後,他屢次讓兒子在旁聽斷訟獄,且每有寬縱的案情,就讓仁愛的兒子判決。一方面既鍛鍊了兒子,一方面又為兒子撈得一個好名聲。

也可謂受當時大倡文教的影響,蕭統十三歲時對耆老已知尊敬,其太子洗馬陸襄的母親年將八十,他便每月派人慰問,加賜珍饈和衣物。蕭統“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每次在宴會等活動上作詩,“賦詩至十數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可謂文思敏捷。當時蕭衍大弘佛教,親自講說;作為太子的蕭統深受老爹影響,亦崇信三寶,遍覽眾經,且“於宮內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絕”,又“自立三諦、法身義,並有新意”。可見其聰明才智之出類拔萃,尤仁德無匹。普通元年(520)四月時,甘露降於慧義殿,大家都認為這是太子的至德感動了上天的緣故。

普通七年十一月,蕭統的生母丁貴嬪生了病,他朝夕侍疾,衣不解帶,侍親至孝。等到母親不幸去世的時候,他“步從喪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輒慟絕”,若不是蕭衍下了聖旨不允許他這樣“自毀”,否則他可能要步因喪母而“吐血數升”的阮籍後塵了,乃至性命攸關。不過他雖然遵從父命進食了,卻吃得很少,以至素來健壯的身體“減削過半”,讓人看了都心酸,“每入朝,士庶見者莫不下泣”。

自從蕭統戴冠成人之後,蕭衍便把一干政務交由他來處理,結果“明於庶事,纖毫必曉”的他也處理得井井有條、有章有法,“每所奏有謬誤及巧妄,皆即就辯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嘗彈糾一人。平斷法獄,多所全宥,天下皆稱仁”。普通年間,梁軍大舉北伐,導致糧食緊缺,而蕭統帶頭節衣縮食;趕上下大雨、大雪的天氣,他都會派遣自己的左右腹心人員,到各處去秘密檢視、慰問貧困之家,並酌情對其進行賑濟(密加賑賜);還拿出自己的衣物,在寒冬臘月去佈施給那些貧凍者,若是遇上“死亡無可以斂者”,還會為他們備齊下葬的棺槨。而且他深知民生疾苦,常常為國家賦斂勞擾過重而感到於心不安,有一次吳興郡發水災他還親自向老爹為民請命。

蕭統的方正也像極了他的老爹,“孝謹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門開”。他在東宮雖然居住於內殿之中,可是“一坐一起,恆向西南面臺。宿被召當入,危坐達旦。”中大通三年(531)三月,蕭統不幸得了病,為了不讓老爹太過掛念自己,他便堅持手書以答問老爹對自己病情的垂詢;等到他病得相當嚴重時,左右的人想如實向皇帝稟告,結果也被他制止,他說“為什麼你們一定要讓我父親得知我如此不堪的面目呢(那會讓他老人家多麼憂心啊)”,說完竟一個人嗚咽起來。四月乙巳薨,時年三十一。

一代才士、家國的希望所繫,就這樣過早地在歷史的天空中隕落了。當時,人們在得到他的死訊後,“朝野惋愕”,京師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聞喪皆慟哭。如此深得眾望與才品出眾的儲君,怎不叫人反覆追問:若是他盡其天年會怎樣?若是他做了皇帝會怎樣……

雖然蕭統的死因眾說紛紜。但似乎他的性格就已決定了他的這種悲劇命運。如今很多人都拿他同納蘭容若相比,真是再恰當不過了。蕭統“性寬和容眾,喜慍不形於色”,不僅自己頗有文才,而且也喜歡引納才學之士,並對之賞愛無倦,《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就曾受到過他的眷顧。“恆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閒則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這一點也應該是家學影響的結果;當時他的東宮中有書近三萬卷,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蕭統*山水,為此他也營造了一些人工的園林,並經常與朝中一些有名望的大臣優遊其中,既得到了消遣的樂趣又聯絡了未來君臣之間的感情。有一次他在後池中泛舟,有人便建議說“此中宜奏女樂”,可是蕭統卻不以為然,他以左思《招隱詩》作答:“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出宮二十餘年,不畜聲樂。少時,敕賜太樂女妓一部,略非所好”,可見其情趣之高雅、性情之淡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